【本報台東訊】台東市十三歲李姓男童,昨天在學校參加勞動服務,意外遭到小黑蚊叮到嘴唇,整個嘴唇隨即腫得像「豬頭皮」,彷彿食物中毒,讓家長驚慌,難以置信竟有這麼毒的蚊子。
台東縣衛生局局長呂喬洋說,從小朋友描述及過敏症狀研判,應該是遭到小黑蚊叮咬,小黑蚊閩南話俗稱「黑微仔」也有人稱「小金剛」;小黑蚊是一種小型吸血性昆蟲,常見於戶外竹林、灌木叢、雜草叢、果園、蔗園、茶園裡,每年三到七月是好發期,因牠體型微小,受害者不易察覺,被叮咬後,患處隨即紅腫,奇癢難忍,嚴重者甚至要就醫治療。
呂喬洋表示,目前是小黑蚊好發期,衛生局會通報台東縣環保局加強噴藥除蟲,也呼籲民眾外出時應穿著長袖衣服、長褲,對於暴露在外的皮膚應塗抹驅蟲劑或防蚊液,避免遭小黑蚊叮咬。
執業皮膚科醫師汪經堯說,俗稱小黑蚊的台灣鋏蠓成蟲主要在白天活動,特別喜歡吸食人血,為害人體腳部、手、脖子、臉部等裸露的部位,尤以距離地面較近的小腿最常受害。
汪經堯提醒民眾如遭小黑蚊叮咬可採冰敷並擦藥以減輕痛癢,如有過敏症狀,應直接就醫,最忌用手抓癢,萬一抓破皮膚,引發細菌感染,恐導致敗血症或蜂窩性組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