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當地思考 援引緬甸貧童

記者李祖翔/文‧黃婷鈺提供/圖 |2009.03.28
1117觀看次
字級






黃婷鈺與小朋友。

圖/黃婷鈺提供



「如果舉辦志工營隊服務,只是為了完成計畫執行或尋找服務機會,不花時間融入當地文化與生存動機,就失去了海外服務意義,志工服務可能只為當地帶來負面衝擊。」在泰緬邊境服務三年的緬甸貧童教育計畫負責人黃婷鈺這麼認為。

見到緬甸風災更深層真相,接觸軍事武裝部隊,擔任醫療、教育志工,也參與當地潑水習俗,時時思考童工問題,還在媒體發表探討海外志工與非營利工作者意義的文章,黃婷鈺沉浸於緬、泰、克倫族和穆斯林文化。

談到緬甸貧境,黃婷鈺說,緬甸軍事執政政府對境內少數民族的肅清,讓內戰成為世上最長久的一次,邊境十座緬甸克倫族難民營仍有超過十萬人等著回家,風災更讓貧苦人民被迫遷移;非法移民在泰國已超過百萬。

難民不分年齡與性別,都是須被關注的弱勢,在泰緬邊境的國際NGO和草根團體如「辛西雅醫生的梅道診所」,由黃婷鈺和台灣青年維護,「我們每天都在朝著為緬甸帶來和平而努力,難民不是被動的弱勢,是積極爭取身為人的尊嚴。」

儘管她歷經三年多海外服務,卻也意識到國際志工最主要在自我成長,而非對當地有實質助益,但她相信,服務過,面對世界的態度就會不同,「志願服務造就一種態度:長期面對泰緬邊境戰火不歇的環境,不麻痺,也從不試著習慣。」

「希望是個夢想,我們努力持續,就是要他們學會相信希望;我們隨拓荒者足跡愈走愈遠,但不斷在荒煙漫草間冒出的孩子和人們,我們愈是感動生命的堅強韌性;為了這份感動,我們願奉獻所有力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