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參與國際性志願服務,主要的目的是「學習自我成長」,然而對在地非政府組織(NGO)來說,卻彌補人力不足。其次,海外義工雖然不能長期穩定給予實質救濟,也無法改善貧窮環境,卻能將不同文化與制度的社會現象帶回各國,進行討論,因為有了比較,更懂得珍惜家園。
台灣大學世界志工社就是一群藉由自我成長與所見所聞,把第三世界貧困真相帶回台灣分享的青年義工,成軍五年來,他們將海外服務合作目標鎖定在醫療領域的「天主教仁愛修道會」,和改善貧困兒童與婦女生活條件的「CRAWL Society」組織,針對印度第二大城市暨藝術文化中心,也是貧富差距最大的加爾各答從事服務。
其實,仁愛修道會的服務對象以「垂死病患」為主,修道會和義工服務能帶給病患陪伴與關懷。而CRAWL Society服務的是種姓階級制度下造成的窮困弱勢,義工則帶給他們希望。
世界志工社安排的服務內容,是一趟結合宗教、醫療、文化及教育的體驗旅程;體驗生與死的境遇,是參與過的青年一輩子忘不了的震撼。
參與CRAWL Society服務的第五屆社長柯←庭說:「對當地人來說,我們只是花兩萬元機票錢看他們幾眼的過客,他們習慣義工來來去去,不知自己也有逐夢的權利,但只要他們懂得自救人救的觀念,對貧窮一定有幫助。」回國後,她也接觸其他貧弱族群,儘管台灣生活品質較好,但服務弱勢的心未曾動搖。
擔任國際義工有很多優點,卻也有令人擔心的「傳染病」問題。今年在仁愛修道會服務的世界志工社副社長王滋鮮說:「印度傳染病盛行,爸媽怕我生病,原本不讓我去,但我很想知道國外的弱勢有那裡不同。」結果在服務過程中,真有許多團員病倒,還有因跳蚤引起全身過敏,所幸並無大礙,也讓他們注意到防護措施的重要。
「實際用雙腳穿梭到不曾想像的貧困,我們才意識應該設法抹滅貧窮的界線。」世界志工社認為,只有親自用雙手服務過,才可能發下宏願,服務更多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