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北京奧運,美國游泳名將PHELPS被媒體報導為具有外星人般的能力,不但打破多項世界紀錄,還囊括史無前例的八面金牌,但小時候的他曾是過動兒,歷經了成長過程中的衝擊與考驗,但是因為家長抱持著正面的態度去了解孩子的天賦,且善用過動兒相關的醫療、社政與教育資源,來提升孩子的能力與潛力,幫助他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回頭看看國內的情形,多少發展落後的兒童,因家長合理化的觀念而沒有被早期發現?多少在黃金療育時期卻被拒絕介入?又有多少的遲緩兒在還沒有完全被發現他們的優點是那裡之前就已經被旁人貼上標籤?
依過去內政部兒童局的統計,國內遲緩兒接受早療比例,與美國或日本等已有早療多年經驗的國家比較下,還是有些差距。早期發現絕對是「及早介入」的基石,由於引起小朋友發展落後的原因甚多,所以提供給每位發展落後孩子及家庭絕非是單一的復健、社會救助或福利服務等,而是結合醫療、社政與教育等多方面領域的統整性服務。
家長在專業人員輔導的過程中,可以從中學習一些教導孩子的技巧、發現孩子的優勢、懂得如何從居家互動中,來提高孩子能力或是取得相關的社會資源等。對於輕度發展落後的嬰幼兒,孩子是能夠趕上同年齡之進度的;對於中、重度預防發展遲緩的特殊兒童,亦可減輕障礙的程度,並發揮更多的潛力。
所以定期的發展篩檢對於零到三歲的孩子們非常關鍵,因為他們正值多方面發展,包括動作、語言、認知與社會性互動的黃金階段,而對於發展已落後的孩子們,他們最需要的是「及早介入」,而不是停滯在「否認遲緩」或是「拒絕療育」兩者之間。家屬的決定,足以讓孩子可以更快樂的成長,讓我們為孩子的健康一起努力!
(作者為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小兒科兒童發展中心醫師 陳培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