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教育當局應該趁此機會,好好檢視各大學的科系所學是否符合產業實際的人才所需。」面對大學生失業潮,國立高雄大學校長黃英忠表示,正本清源之道不在於政府單位提供多少短期聘任人力,而是要檢視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機制,究竟符不符合現今產業的職場所需。
黃英忠表示,產業發展日益多元,大學培養人才也應與時俱進,而不是「閉門造車」,完全不了解外面世界長什麼模樣,也不清楚未來的產業趨勢走向。他建議,教育當局應趁著這波就業低潮,重新思考人才培育政策,檢視各大學有那些科系的授課內容不符合產業所需,或跟不上趨勢腳步,改善強化大學各系所的體質,才能真正培養出「時代所需的人才」,才不會讓大學生一踏出校門就無所適從、不知何去何從。
以目前教育部正在運作的短期人力聘任機制為例,黃英忠指出,雖然出發點是為了降低大學生失業率,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很多學生聘用期結束後,一樣得再投入職場謀職,對於改善失業窘況並沒有太大助益。
對此,台北大學校長侯崇文亦有同感。他表示,大學生不受金融海嘯衝擊,根本之道在於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各大學除了要培養學生具備自身領域的「真才實學」外,更要兼具跨領域的多元專業能力,包括人際溝通、協調管理等都需要涵蓋其中。他強調,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學生更需要為自己多準備幾把「刷子」,才能在就業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