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湯檢驗試片只要五分鐘就能得知茶湯是否殘留農藥。圖為模擬測試菊花茶。圖/中央社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台灣茶飲店普及,不過前陣子接二連三爆發的茶葉農藥殘留事件,讓消費者擔憂將農藥喝下肚。清華大學教授鄭兆珉帶領團隊成功研發出「茶包標籤試片」,外型輕巧好攜帶,在小紙片上放上蠟和化學試劑,泡茶時放入水中,只要三到五分鐘可馬上檢測茶葉是否有農藥殘留,一片成本約五毛錢,幫助民眾喝得安心又健康。
清大團隊經過相關討論與測試,利用濾紙上添加蠟的方式做成「茶包標籤試片」,只要將試片透放入茶飲中,茶水就可由試片吸收進行測試,一旦殘留農藥,蠟就會改變顏色,整個測試過程大約只要三到五分鐘時間,即可了解手中的茶飲是否能安全入口。
團隊表示,手搖茶飲驗出有農藥殘留問題,造成不少民眾恐慌,因而思考是否有辦法研發出可以自行檢測的簡易方法,讓民眾為自身食品安全把關。
除了茶包標籤試片,團隊成員還將腦筋動到吃的食物上,有鑑於許多節儉持家的主婦們常將吃不完的晚餐隔天繼續加熱,因而可能引發細菌滋生問題,團隊特別研發「細菌快篩試片」,只要放入食物中一試,就可快速知道眼前的「盤中飧」是否有細菌超標危機,而一般市售罐頭亦可如法炮製,直接將快篩試片放入罐頭中測試。
有趣的是,因應台灣民眾愛吃火鍋的飲食習慣,團隊還為此量身設計「火鍋快篩試片」,只要把試片放入火鍋中就可知道湯頭中是否含有影響人體健康的亞硝酸鹽成分。
除了清大團隊研發的食物檢測試片外,因應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中山大學教授謝建台也帶領團隊開發「大氣質譜儀」,只要花三秒鐘就可馬上篩檢食品中是否有殘存防腐劑、塑化劑、農藥等有害人體的物質。
團隊指出,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檢測方式必須先經過多項食物樣品處理步驟,得耗上不少時間,一旦待檢測食品暴增更是緩不濟急,因此團隊決定著手改良,研發不須經過重重前置步驟的「大氣質譜儀」,無論是固態食物還是液態飲品都可進行檢測,不僅篩檢過程比過去更為省時便利,未來還可應用於檢測環境汙染及醫學領域,發揮一物多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