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地球從我做起】水與生命的世界(中):水系統

葉欣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2009.03.06
586觀看次
字級

在上週的專欄中,我們說明了水的特性與地球的巧妙位置等種種因素的湊巧,地球才有了生命與萬物。這週我們則要談談,水資源的系統特性。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飲水思源」。這句話其實就隱含了許多老祖宗的智慧。當我們平日在家或工作地點旋開水龍頭,直接使用便利的自來水,卻又在飲用前習慣性地煮沸,這代表了什麼意義呢?

整個台灣的自來水普及率高達九成以上,除了少數縣分(譬如屏東縣)的普及率不及五成以外,大多數的縣分的普及率多在95%以上。這網網相連的自來水系統,代表了「供水」的基礎建設。當老天下雨或下雪時,若干比例的水成為地表逕流,進入了河川、湖泊等地面水體;另外還有若干比例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也有部分的降水在地表或森林的表面蒸發。不論是地表水或地下水,經由適當有效的蒐集過程,就是供水系統的原水。這些原水進入自來水場,經過膠凝、消毒、沈澱、砂濾與調整pH值等過程,成為合乎飲用水標準的自來水,再經過配水系統配送到家戶與工商業用戶,就是我們所謂的自來水。

因此,我們在家裡或學校、公司、博物館使用的水多半由水庫或地下水源而來,經過全台灣上百個自來水廠處理後,配水到用戶端。若水庫或地下水源提供的水量不足,就產生了缺水的現象。台灣雖然平均年雨量高達2500公釐以上,在全世界算是雨量相當高的地方,但由於山高坡陡,河川流量不穩定,且流速相當大,暴雨降水很快就流入海中,雖然有許多水庫的水利設施,但僅有不到20%的降水量被利用。

此外,台灣人口眾多,高達2300萬人,平均每人可分配到的水資源量相當低,使台灣成為全世界第19名最缺水的國家。當然,也許大家還記得有時颱風或暴雨過後,因山區水土保持不良,造成進水中的泥沙量過高,使得自來水廠無法運作,也是另一種缺水的原因。

當我們使用過水之後,這些水就成為了廢水。此外,每個人都會有排泄物,這些沖馬桶後的水,我們一般稱為污水。在標準的城市廢污水處理系統的設計中,廢污水是經由蒐集系統進入下水道,經過家戶接管、次幹管、幹管到達污水處理廠,再經過各種複雜的污水處理程序後,使污水的水質達到放流水標準,而可以放流到河川、湖泊或海洋中。我們在思考水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時,上述的流程是個最基本的道理。

不過,這個流程似乎還沒有成為一個循環。河川或湖泊、大海中的水,因陽光照射與其他熱源的作用而蒸發,植物中的水分也因呼吸作用蒸散,進入大氣的對流層中,形成雲,再於適當的天候條件下變成降水,這就是典型的「水文循環」。

當然,在台灣,我們的供水與廢污水系統也有比較特殊之處。一開始我們說到,我們習慣要先將自來水煮沸再喝,代表了我們的自來水是不能生飲的。事實上,自來水在離開淨水廠時的水質是一定符合飲用水標準的。然而,由於我們的配水系統年代老舊,有許多破洞、洩漏與微生物滋生與入侵,使得自來水到用戶端時,水質已經變得不穩定了。如果我們到歐美或日本、香港一些比較進步的地方,打開水龍頭,就可以直接引用自來水,但在台灣,這就成為了一個問題。若我們不解決配水系統的再污染問題,花再多的經費在自來水廠上也是枉然。

在下一星期的單元中,我們則要來談水污染與廢污水的處理,讓大家瞭解我們產生的廢污水是如何重新進入水資源系統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