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創作實務」課的學生忙著把自己的作品集作成書,像地下工廠一樣忙碌,我也在在影印店與出版社之間奔走,因為新書《青春一條街》也要出版,師生一起忙,頗有意思。
一般作品集都是丟給影印店製作,自己作書則從排版到美編都一手包,現在的影印技術可以作得十分精美,跟書店賣的書沒兩樣,有的還更有個性與特色,充滿初生之虎的銳氣,與非商業的地下精神,花幾百元作自己的書絕對值得,可為自己的大學生活交出漂亮的成績。
在出版蕭條的年代,手工書與自印書正在流行,將來人人都可出書,聽說有一個中年女子的一個人的浪遊書,靠婦女團體推動,竟然熱賣五六千本,這比檯面上的作家要暢銷,現在出版社一本書能賣一千本都要偷笑了。作家中自己作書的最佳代表是夏宇,她的詩集都是自己一手編排,連書都是一種創作,文藝青年爭相搶購,這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手工書。
為度過這文學寒冬,把書作到限量優質而有個性,印量在十本至五百本之間,平價銷售,未嘗不是辦法。
大量印刷造成浪費,一本書剛上市時多麼風光亮麗,過不久看看那些失去光彩的退書、回頭書真要滴淚,我曾問出版社總編如何處理,他面無表情地說:「絞成泥再作新書,以免浪費倉庫空間。」聽得我全身顫抖,好像我也被絞成泥,書就是作家的生命,把它絞成泥不是受地獄酷刑嗎?
寧願少印也不要絞成泥!
所以我願站出來提倡手工書,要幾本就印幾本,一本的成本一百多到兩百,不比書店的書價貴,記得要先預訂呦!
今年有幾個相當出色的學生,他們的手工書以內容與性格取勝,楊富閔才中文系大四生,作品已得獎無數,且被選入九歌小說年度選,他的作品結合鄉土民俗與網路文化,又宅又台,但也很文學;包子的小說有大家氣度,連駱以軍跟袁瓊瓊都誇讚,我覺得他的亮眼度更有未來性;阿泰不是我學生,但文學的慧根早就在網路有名聲,他的部落格每天固定有幾百人瀏覽,他是學院拘不住的人才,電影看超多,哲學有底子,也是搞笑大王,可說是鬼才。
看他們出書比我出書還快樂,大概是年紀到了,利他就是利己,最利己的當然是內心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