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揚明專題報導】對許多創業者而言,「網路商店」是個進入門檻低、節省成本又商機無限的經營通路。根據研考會統計,網購族去年平均消費金額為每人1萬3565元,估計台灣網路購物成交金額超過850億元,超過政府發放消費券預算。
勞委會創業顧問王淑芬指出,目前創業市場中網路店面成為主流,就是因為虛擬店面成本最低。但中高齡者較不能適應網路世界,傾向在實體店面創業,不但成本較高,在不景氣時,風險較大,失敗率也較高。
文化大學推廣部網拍創業課程講師柳東全指出,若創業者沒有在網路購物的習慣,千萬別打算在網路開店。畢竟連你自己都不懂得網路拍賣的邏輯,又怎麼能吸引別人上網購買你的商品?
柳東全建議,有意在網路創業者,可先嘗試上拍賣網站販售二手物品,若能搞定拍照上傳、廣告文案、回覆詢問者、討價還價,一直到最後成交,順利把東西賣出,就表示通過考驗。
網路創業要能成功,柳東全說,必須發掘你周圍的低成本貨源,若有商家缺乏上網銷售能力,可向店家提出策略聯盟合作,協助其把產品放上拍賣網站販售,有訂單便出貨,如此,不但不必押本錢囤貨,當這一步走穩,銷售量成長,還可壓低進貨成本。當獲利穩定後,便可架設專屬購物網站,專心投入網拍事業。
柳東全提出網路創業的四大迷思,首先,在網路上賣東西,不能跟著熱潮跑,而是要賣「你熟悉的東西」。其次,不可複製傳統實體店面的思維經營網路商店,減低囤貨比例,依銷路反應調整,以免產品滯銷。第三,千萬不能一遇到挫折就放棄,應確實檢討網站內容,才能發現問題癥結;最後,千萬不能因為是網路購物就只以網路進行服務,若能應用「人情味」,在網路購物流程中貼心地以電話告知收到匯款、貨品寄出等,定可讓顧客再回籠購買。
柳東全表示,網路創業門檻不高,是待業者另闢戰場簡單方便的選擇,但投入者日益增加,市場競爭有如紅海廝殺,建議創業者應以低風險、低成本方式來嘗試,以免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