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我失業了,該創業嗎?」遭逢失業窘境,失業者期盼透過創業扭轉乾坤,除政府提供相關資源外,包括聯合勸募協會、104創業網、SOHO協會及青年創業協會等民間團體,也提供創業相關諮詢服務。
聯合勸募協會與104創業網合作輔導弱勢族群創業、SOHO協會承辦青輔會女性創業飛雁專案、青年創業協會提供創業諮詢和課程,這些團體指出:確定方向是創業第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
小瑩媽媽(見上圖,取自網路)是卑南族原住民,患有遺傳性高血糖,目前靠先生打零工過活,無固定收入。過去夫妻曾開豆花店,她希望能和先生再開豆花店,減輕家中經濟負擔。
去年他們參加聯合勸募協會與104創業網主辦的「公益2.0」創業輔導,目前已在北縣蘆洲市場附近經營豆花攤車,並販售手工編織卑南娃娃公仔,成功踏出第一步。
「公益2.0」協助弱勢家庭包括新移民、單親家庭、身心障礙者創立小額資本微型企業,目前輔導個案通過3個月培訓課程,今年起陸續創業。
承辦人陳香玫表示,篩選個案時發現輔導對象因長期居於弱勢,常以負面情緒思考,需要更多鼓勵,因此該網站提供「加油打氣網路平台」建立信心,並透過成功案例分享創業經驗,而網路部落格痞客邦也認養半年追蹤報導。
「創業需要的是本錢、本人和本事,但最困難的就是心理建設。」青年創業協會副秘書長陳麗華表示,想清楚要作什麼,是最需要釐清的前提。她認為,以往創業可「突發奇想,然後做中學」,現在卻必須「掌握資訊,學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