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心--看歐洲】遇見瑪利亞觀音

滿謙 文‧攝影 |2009.02.16
1240觀看次
字級

在亞洲最普遍的信仰是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到歐洲見到最多的是聖母瑪利亞,教堂裡或聖母院總是會看見瑪利亞的聖像,第一次在巴黎聖母院的門口看見大門上的雕像,我內心一陣震撼,這中間大門的雕塑不就是觀音千手千眼的姿態嗎?兩旁的聖者雕像不就是諸大菩薩和諸大聖賢的化身嗎?

在我的心目中,我感受到瑪利亞就是觀世音,觀世音就是瑪利亞,東方觀世音,西方瑪利亞,其實是不二的,二而一,一而二,形躲象服裝雖異但類似,而基本內在本質都是慈悲善良的。

在葡萄牙里斯本的日子,有一天和教敦煌舞蹈的雅涵一起路過街頭,意外地走入一棟碩大的建築物,雅涵說:「可能是教堂吧,我們進去看看。」進入參訪後了解,原來是當地著名的教堂,參訪大殿後拍過照片,被文物流通處的一尊造型優美慈悲的聖母像吸引住,這簡直就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嘛!於是我們兩個人各請了一尊,一尊合掌、一尊是張開手掌的形象,這一合一張也是不二。覺心法師問我怎麼想到要請購這尊聖像,我說在我心中這就是「瑪利亞觀音」,於是乎我為她解說日本江戶時代觀音化身瑪麗亞的事蹟。

日本江戶幕府時代,德川幕府禁止異教的信仰,全國上下只能信奉佛教,倘若天主教等異教徒被捉到時,必須願意對著耶穌的神像踏過、吐痰,才允許繼續留在日本,否則就得被流放到他方,嚴重者處以死刑。

異教徒的神職人員和教徒都很苦惱,一位天主教的神父虔誠地祈求聖母瑪利亞,希望可以保留他們的信仰。一天,這位神父夢見了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告訴他可以把瑪利亞的聖像彫塑類似觀世音菩薩,稱為「觀音瑪利亞」,要祈禱時,就以祂作為瑪利亞,如果被懷疑而必須對著聖像踐踏、吐痰時,則以其為觀音菩薩,於是觀音菩薩變身的瑪利亞,成為隱藏的天主教徒膜拜的對象。結果這尊「觀音瑪利亞」幫助了許多基督教及天主教信仰者保持其信仰,逃避了受難刑死。在佛教,這尊「觀音瑪利亞」則被稱之為「瑪利亞觀音」。目前日本、台灣還保存有這尊瑪利亞觀音的雕像。

《菩薩戒經》云:「菩薩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這尊瑪利亞觀音以無我空性的智慧千處祈求千處現,渡化苦難眾生,唯有菩薩能以無我的智慧,榮耀願意分享給別人,成就不必在我,但是遇到苦難、挫折或侮辱,卻心甘情願願意代替,發菩提心實踐菩薩願行者,能如是觀照自己,捨棄害人的惡念,以良善的心念待人處事,自然能一切暢行無礙,福德增勝。

教堂和聖母院參訪的愈多,我更加感受到觀音菩薩無處不現的精神,如《普門品》中所云:「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其說法。」、「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做度人舟。」無論瑪利亞或是觀音菩薩,都是代表慈悲的象徵,如慈母般的慈愛眾生,無論在哪一個國家,哪一塊國土上,母親的慈愛是人人需要的,這就是為何西方有瑪利亞,東方有觀音菩薩,最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都要能慈自己做觀音,眼視眾生。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