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元宵、南湯圓,北方稱的元宵是用搖的、南方稱的湯圓是用包的。湯圓的形狀是圓形,意味著團圓、吉利、
美滿之意義,所以長久以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在中國的節慶裡,經常會吃「湯圓」來慶祝,正月十五元宵節的元宵有吃湯圓的習俗。
湯圓、元宵都是用糯米磨成漿糰或粉糰製作而成的,有的包餡、有的無餡,有大有小、有甜有鹹,因此有各種不同的名稱,如:芝麻元宵、桂花元宵、棗泥湯圓、鹹湯圓。
目前在市面上推出一些較新穎的湯圓種類,如紫米湯圓、山藥湯圓、抹茶湯圓等各式各樣的湯圓,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但大家別忘了湯圓及元宵的做法仍然沒變──餡中仍要加「糖」、加「油」,基本材料仍是糯米,因此,在熱量上與一般湯圓是相差不遠的,仍須小心食用。
避免整粒吞食並細嚼慢嚥
元宵的材料是將糯米打碎製成的糯米粉,理論上是被加工為較容易消化的食品。但因元宵在口中很容易吞下去,所以常疏於咀嚼,與唾液的混合狀態不佳,如果一次攝取過量,則會有滯積於胃中而有消化不良的感覺,應仔細咀嚼。同時要專心進食,小心的吞嚥。但牙齒功能不佳的老人或孩童,因湯圓黏度大,不易咀嚼,可先用湯匙將湯圓或元霄切割成小塊。
每日不宜攝取過量的元宵
元宵熱量高,且多是醣類及脂質,缺乏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需適量攝取,以免因過量攝取,吃不下其他食物,而營養不均衡。因此,每日建議量為兩三個元宵即可,不宜攝取過多。
若是糖尿病患者,要在餡中、湯中加糖時,最好使用代糖,而且要注意攝取量,不能吃太多。胃腸較不健康者,最好適量攝取且細嚼慢嚥,而且不宜吃炸湯圓,以水煮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