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湯圓」慶祝元宵節,意味著團圓、吉利、美滿外,另再製作幾道糖水來豐富節慶,提昇餐宴氣氛。四季分明的港台兩地,運用不同的千年技術,或蒸、煲,或煮、燉,或沖、調,烹調出經典的糖水文化。
元宵節吃元宵之外,不妨以糖水來豐富口感,提昇節慶氣氛。香港人口中的「糖水」就是台灣的「甜湯」,是正餐後的壓軸大戲。處於亞熱帶,四季分明的港台兩地,得天獨厚的因不同天氣而運用不同食材作出季節性糖水,更拿出千年不朽技術,或蒸、煲,或煮、燉,或沖、調,烹調出經典的糖水文化。
依照時令煲出不同的養生湯品,這種養生進補的概念,也應用在甜品上面,如,夏天時會製作綠豆沙、馬蹄露等消暑解熱的甜品;秋天時會燉煮百合糖水、南北杏糖水等潤肺滋養的甜湯;冬天時,則有黑糯米、紅豆沙等補血、益氣的湯水。
飯後進食,對腸胃消化或體質的調理有很大的幫助。也不需用到太昂貴的食材,用一般食材即可烹調出美味的糖水。
顧名思義,糖水是用糖或清甜的食材而調製,但因現代的飲食文化不贊成,糖分攝取太多,對於糖或高甜度的食材運用,都會適度地作口味上的調整。
營養師賴雅文說,若要用中藥材,最好請教醫師,對體質方面有適當的調整功效。每次進食也不宜過量、或為了口味上的偏好每餐進食,反而構成體質不能吸收而導致身體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