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景氣時節,省下保母育兒費用及房屋貸款比什麼都來得重要,中生代父母於是決定走回三代同堂的老路子,從此,大變小,小變大,重拾天倫的家庭成員隨時代而變化萬端。
經濟大蕭條普遍影響了大家的消費習性,節衣縮食的考量下,三代同堂再次順應潮流興起。根據信義房屋調查,前來詢問四房一廳,準備成立「一起住」的大家庭已成長兩成,上有公婆、下有兒孫的老中青三代同門相處顯然已成趨勢。
說來,戰後嬰兒潮的四年級同學是阻隔阿公阿嬤含貽弄孫的「元兇」,正值耳順之年的他們,三十年前因為享受到經濟起飛帶來的生活富足,紛紛離開家鄉到城市打拼,夫妻自組小家庭後,深深打擊了傳統社會的含貽弄孫。
如今,這群後中年男女的子女也已長大結婚生子,他們升格為具有獨立思想及知識程度的現代公婆,非常了解女人與女人在同一間屋子裡一定會發生戰爭,因此絕不走步父母後塵而期盼兒孫繞膝的路線,寧願選擇「一邊一國」。
然而,生活現實與經濟考量不容他們再以自我的追求理想為中心,在不景氣時節,省下保母育兒費用及房屋貸款比什麼都來得重要,這群中生代父母於是決定走回三代同堂的老路子,從此,大變小,小變大,家庭的成員隨著時代巨輪的前進而變化萬端。
「中國人是講究天倫之樂的,價值觀已根深柢固。」中華大學心理輔導系講師霍陵說,趁三代再次同堂的機會,讓祖孫重建新關係具有正面意義。許久以來,原本幫忙照顧小朋友的公婆已由外傭接手,天倫樂趣受到挑戰,也增添銀髮老人內心的孤寂。
「如今,重拾天倫,中國人的傳統孝心又回暖了。」和婆婆及小姑很麻吉的莊蕙芳說,自己是最幸運的媳婦,擁有可敬的公婆和可愛的小姑,婆婆是西螺第一美女,嫁給懸壺濟世的公公││蔡深河醫生:「婆婆出身富貴,不只是千金小姐,應叫萬金小姐。」嫁入大家庭後卻要操持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使得婆婆人情世故非常通達。
「通達的老人家常對我說,心有多寬,福就有多大。」而小姑更是智慧高超,姑嫂每次對話,都讓她不僅僅得到互動的樂趣,還有知識的成長。
莊蕙芳表示,如果婆婆比較保守,無法帶領自己開發新觀點,那要退而求其次的去瞭解,所有的言語詮釋都來自家庭背景的差異,不要太認真去多想說話者的動機:「沒有人會惡意的,一笑置之,應用寬容的態度處理人際互動。」
三代同在一個屋簷下相處,「寬容」無異是最好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