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建議暫緩實施十號及三十四號公報,金管會決定照常實施,引起企業界的負面評論,甚至對股價產生嚴重衝擊,尤其繼經營穩健的華碩出現首度虧損,大成鋼、中鴻鋼鐵更因提列庫存跌價損失,而影響股價。
這印證某些企業界人士所謂「在水井裡投炸彈」的說法,因為十號公報改變三個會計原則,首當其衝的是受到去年原物料波動最大的鋼鐵等原物料股,及受到景氣急凍導致庫存增加的業者,遑論淨值低、毛利低的廠商,與亟待政府紓困的雙D產業,更會促使銀行因此緊縮銀根,使企業周轉不靈。
不過,實施十號公報的優點則是能真實揭露財報,讓上市櫃公司的財務透明化,企業無法以「市價高於成本項目」隱藏「成本高於市價項目」的成本,避免低毛利、高存貨的問題公司隱藏實質虧損。
儘管對企業而言是不可承受之痛,但金管會如期實施,除了可讓投資人降低政策不確定、企業鑽漏洞的風險,避免受美化財報的誤導,更能有助淘汰體質不良的公司,也能讓投資者檢驗公司的經營。
我認為,站在保障投資人及提升台灣投資環境、產業自我強化的角度,金管會的堅持是對的,企業有必要「忍一時之痛」,幫助投資人檢視企業,他們才敢投資,有利股市復甦。
邱瑄宜(桃園市/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