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業界負面反應,和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建議暫緩施行下,金管會決定仍按既定規畫,今年起適用會計十號公報新準則。
府院對十號公報意見無法整合,凸顯馬團隊抗壓性不足。財經政策本來就是一體兩面,有得也有失,負責任的政府就該有承擔,決定政策方向後,概括承受所有後果,不能落入父子騎驢的窘境。
簡單地講,金管會主導的十號公報新準則,就是計算存貨的會計處理準則,基於全球化趨勢,金管會希望國內會計準則能漸進地與國際接軌,以這個精神做的財務報表,必須更透明,沒有灰色地帶,目標是讓外界對企業經營狀況一目了然,投資大眾可藉由財務報表所揭露的資訊,了解企業的投資價值,也可說是金融市場的紅綠燈。
金管會主委陳←是典型的專業官僚,學經歷俱佳又亟思作為,敢想敢說話,有天下之人舍我其誰,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味道。因此,儘管由於十號公報風波搞的他灰頭土臉,但依然鬥志旺盛,一會兒強調不會延後,強調在不景氣,施行反而是好時機,一會兒又引經據典指出對產業衝擊並沒有想像大,質問為什麼上市公司不敢透明化?
陳←說的話很多,但歸納就是兩句,一是對產業衝擊並沒有想像大,另一是強調會和總統府再溝通,但基於與國際接軌,仍堅持照既定計畫執行。
但問題在於,十號公報為什麼選擇在全球金融風暴的風頭上推出,符不符合國家利益?對股市和心理面的衝擊有多大?一向希望討好各方的馬團隊,會不會抗壓不足而干預?
至於是否與國際接軌則在其次。因為太多教訓告訴我們,所謂與全球接軌、經濟沒國界,完全是個神話,即使沒有意識形態干擾,經濟體之間合作與競爭,始終是圍繞國家利益而展開。
我必須指出,調整市場結構的過程是漸進的,政策施行必須考量「逾淮為枳」,甚至「引狼入室」。
新政府上任來,諸多財經議題亂了調,問題出在行政團隊默契不足、多頭馬車,沒有團隊精神。陳←要求國內上市櫃公司透明化無可厚非,馬總統的中央政府也有責任從戰略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疲軟的台股和上萬失業勞工,已成為馬團隊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建議應該引入行業聽證機制,真理不怕辯論,只會愈辯愈明,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在聽證的基礎上作出的裁決,恐怕會更符合實際情況,也更適合國情,如果還是繼續慌亂,面臨的阻力會更大。
洪力(台北市/證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