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各國競相模仿的行人號誌燈「小綠人」,高雄市打算更換為不會跑的「小黑人」,筆者上個月就發現,高雄市少數路口的行人號誌「款式」改變,看到報紙才知道是高市獨特的「新號誌」,理由是省電。
雖然號誌燈換成LED燈泡,可提高亮度及用路人辨識度,且更省電,堪稱一舉兩得,但用一個「小黑人」取代兩個「小綠人」的經費,省下電費的回收期高達十年,效益未免太低。
更值得探討的是,高市此舉恐會造成用路人困擾。「小黑人」與民眾習慣有極大差異,十年來用路人已習慣「紅綠並陳」的行人號誌,如今將雙眼號誌換成「獨眼」(少了秒數),而且站衛兵的「小黑人」不會快跑,使用路人搞不清楚秒差,若在試用期間有民眾因此發生意外,過失由誰負?
交通號誌首重「容易辨識」,過去的「小綠人」由於具有動態圖案及倒數讀秒,能「以圖示意」,明確提醒用路人注意,這樣的「創意」就是以辨識度高、容易會意為優先考量,也獲得先進國家青睞仿效,可見「小綠人」禁得起安全的考驗。
筆者認為,高雄市似乎有意透過「小黑人」的創意,達到「標新立異」效果,但是否因此增加用路人的危險,值得有關單位思量,畢竟交通號誌必須以安全為優先,在「安全」與「節能」不能兼得下,寧可犧牲電費,換得用路人安全,「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請不要拿市民生命做實驗。
馬頤(高雄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