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年,正好復興劇校和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建教合作,也是第一屆外派學生,廖瓊枝鼓勵曹雅嵐把握這次交換學生機會,曹雅嵐拋下自己十多年的歌仔戲身段,去法國改學西方劇場概念,觀摩學習西方理論,曹雅嵐認為是開眼界,因為她一直在傳統歌仔戲教育下成長,對其他劇種從沒接觸過,到了八大碰觸其他各國戲劇的課,漸感受其他劇種和自己所學不同,心境才漸穩定下來,省思自己所學功課,及肩負的責任。
甫從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戲劇系學成歸國的曹雅嵐,有別於一般草莓族的不耐碰撞。在巴黎五年,她參加一個由同學組成的「UNIKAJI」劇團,到法國各地巡演,生活多彩多姿,不但看到很多觀眾的需求,感受到人們需要戲劇、藝術來洗滌心靈。
年紀雖輕,說話卻相當老成的曹雅嵐指出,如何在舞台上表現人生而不造作,如何在無聲中,人與人的互動,用智慧表達意境,像是觀眾聽不懂台語,而看歌仔戲時,演員需用肢體和聲音使觀眾可以找到共鳴,所以當不論是「凍水牡丹」、「牡丹風華-三娘教子」在詮釋角色時,曹雅嵐希望聽到別人說「看得感動」遠比說演得好,讓她開心。
學成歸國的曹雅嵐,對歌仔戲有著屬於自己的看法,她指出,歌仔戲就是貼近生活,富有感情的,不是創新、燈光視覺、爆破場面可以取代,是台灣本土情,而戲可以延伸出這份感情的心心相繫。
她這次回來看到薪傳的重要性,也看到一個有待釐清的狀況;國內表演團體都大量吸收西方表演手法,可是她認為,第一時間點,表演團隊應先知道自己的定位,大家需要有一致的共識與凝聚力,當深入了解自己的定位後,再適當添補西方的東西,然後量身訂作屬於自己的新作。如此才可以紮實保有傳統歌仔戲精神,同時又可進入創新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