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電影「誰與爭鋒」裡,皮爾斯布洛斯南在健身中心,與對手用西洋劍大打出手,歌壇巨星瑪丹娜還客串演出擊劍教練一幕,讓人印像深刻。由此見得擊劍運動頗具殺傷力,保護措施可少不了。
擊劍運動的穿戴用具,包括外衣褲、內衣、襪、護胸、鞋、手套、金屬衣或金屬背心、面罩等。衣褲以棉布或尼龍織物製成,其主要部位須以800牛頓抗力的織物構成,其餘部位可用350牛頓抗力的織物構成。
外衣為長袖高領緊身服,內衣為無領短袖。褲子長度只到膝蓋,襪是白色長統襪,固定在膝下。鞋有專用擊劍鞋,也可用軟底球鞋。長統手套為多是羊皮製品。
鈍劍、軍刀比賽時,運動員在上衣外應穿金屬衣或金屬背心。要求在運動員做各種動作時,金屬衣都能覆蓋住有效部位,金屬衣應有良好的導電性能,裡面應絕緣。女運動員則加戴硬質材料或金屬材料製成的護胸。
面罩(護面)以金屬絲編織成網狀,用以保護運動員的面部。罩內有護圈、固定裝置和護頸。網眼須能承受12公斤壓力而不變形。軍刀面罩的護頸整面用與金屬服同樣的面料,應有良好的導電性能,裡面也是絕緣。
為何要強調「絕緣」,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指出,1931年銳劍比賽開始使用電動裁判器,劍尖裝上感應器,當劍擊中選手身體,計分器就會亮燈,這也是選手背後都連接著一條長線的原因。1955年鈍劍比賽也開始使用電動裁判器。電動裁判器的發明,使擊劍運動有了重大發展。它能可靠地記錄下比賽成績,比賽規則也隨之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