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劍比賽史 超過2000年

記者李宇政專題報導 |2008.11.23
478觀看次
字級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指出,擊劍運動是由古代的決鬥發展而來。在波斯、巴比倫及希臘、羅馬,擊劍都是一種消遣、格鬥技巧或作戰技能。西元前1190年前後,埃及國王拉美西斯3世在上埃及盧克索附近所建的馬地納特‧哈布廟中,就有了擊劍比賽的浮雕。

14世紀火藥出現後,笨重的武器與盔甲被淘汰,輕便武器興起,擊劍的技術更加講究。15世紀槍炮的力量,使得劍和弓箭不再是戰爭中的主要武器,而長劍或細劍也完全取代先前又短又重的武器。1760年左右,擊劍捨棄了短劍,而有圓形的撥擋,緊跟著有面罩及護胸的發明。

軍刀是匈牙利的傳統武器,也是國刀,義大利人巴巴賽迪赴匈牙利深造後,才將軍刀術傳入西歐,與擊劍運動形成兩股洪流,傳遍歐洲大陸各國。

在法國、義大利兩國大力推廣下,擊劍運動的風氣大為提升,並奠定往後擊劍運動發展的基礎。1896年第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中,便將鈍劍及軍刀列入比賽項目。

銳劍也在此時出現,但否定鈍劍的防守觀念,完全是以點數分勝負的概念,使得擊劍運動成為一種純粹以健身為目的的技擊運動。因此擊劍漸漸轉型,優雅的姿勢也因而改變,成為更美觀、更快速的動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