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台北擊劍公開賽暨第14屆聯新盃擊劍賽20日至23日,在台北縣新莊體育館進行4天比賽,今年包括我國在內共計有9個國家及地區、近370位劍手角逐。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指出,「擊劍」運動是兩人持劍以劈刺動作,進行攻防格鬥的體育運動,包括鈍劍、銳劍、軍刀等3種。1896年首屆奧運會即已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現在擊劍器材是由古代武器演變而來的。在2千多年前的埃及,就有類似擊劍的單支劍打鬥,當時可能只是宗教儀式的一部分。
中世紀的歐洲,擊劍被列為騎士的必修課程,並以擊劍進行決鬥。到了16 、17世紀,擊劍藝術色彩加重,強調擊和刺的動作,不像過去強調打鬥功用。
法國人發明短輕的法國式劍之後,擊劍漸漸演變成技巧性強、速度快的運動。發展到18世紀時,金屬鐵面罩的發明,使擊劍進入新的時代,更可發揮各種靈巧的技術。
到了現在,擊劍成為兩位選手各持特製鋼劍,穿戴護具,在特定的場地、時間和劍數內,或擊或刺或劈,進行格鬥的體育運動。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1屆奧運,就有了男子軍刀(大陸稱佩劍)與鈍劍(大陸稱花劍)的個人賽。第2屆奧運又增加男子銳劍(大陸稱重劍)個人賽。3種武器的競技特點各有不同,相對而言,鈍劍更具運動性,軍刀速度最快,銳劍則更需要技巧和準確性。
今年來台比賽的外隊包括日本、香港、印度、新加坡、泰國、澳門、巴林及敘利亞;去年男子軍刀團隊冠軍的韓國隊今年缺席。
中華民國擊劍協會祕書長蔡育德表示,今年台北縣政府不論在軟、硬體方面皆提供大力支援,尤以台北縣新莊體育館作為比賽場地,更給予選手展現個人實力的最佳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