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走在近師大夜市的龍泉街上,只有零零星星的幾間店開著,平時在一旁常見的攤販都還沒有出來擺攤,有種清閒的感覺。很快地看到遠處有個高高的招牌寫著「舊香居」。從店門外,很清楚地看見有兩、三位客人正在店內看書,有的站在書架前找尋自己要的,有的則從書架上取出一本書坐在落地窗前的椅子上,閱讀起來。令人意想不到,有間舊書店竟藏身在這條熱鬧非凡的夜市街道之中。
不同於二手書店
書店的主人吳雅惠表示,別誤以為這是間二手書專賣店,其實在「舊香居」裡提供給讀者主要偏向舊書和古董書,以民國二、三十年代大陸出版的書籍、民國四、五十年代早期的台灣文學書籍,也有西洋書和一些古董書,有些書籍目前更是已經絕版了!
說到書店的誕生,吳雅惠提到,五年前的構想,因為從父親那一輩得到所累積至今的藏書量,於是想做一間能提供各式舊書、古董書和絕版書的專業書店。不同於二手書店的性質,將更多值得被收藏、卻已不再出版的書籍整理出來,提供給有需求的讀著,藉著這樣的方式和管道,更讓許多留下的好書能夠再次被利用,被賞識者加以珍藏。
說到書籍的內容,她提到,主要是以文、史、哲和藝術類別的文學書籍為主,有著台灣文史資料、藝術圖書、以及珍貴的外文舊書,包含有英文、日文、法文的原文書。
吳雅惠認為,很多現在新的東西,深入去看,其實都是從「舊」的東西所衍生的,在接觸之後,想要了解其過去的歷史,那麼當時的書籍和資訊就變成很重要的參考資料,「舊香居」這種提供專業的平台和管道也就不可或缺了。
舉辦多次座談會
店內的擺設,書籍按文史哲、藝術分區陳列外,牆上也掛有早期的畫作和台灣的舊地圖、或是一些年份較早的古物、古玩作為裝飾,也有提供個人休息的椅子,椅子同樣符合書店一貫秉持的特色,具有古色古香的味道。
雖然是書店,但在「舊香居」的店裡面也辦過許多座談會,像是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台北詩歌節的座談活動就是在「舊香居」的店內舉辦,參加活動的人圍繞著主講者席地而坐,在舊書香、古物的圍繞下,談詩、吟詩顯得更有風味;2007年的「三十年代新文學風華」茶會,邀請許多同好和藏書家從每個人不同的觀察和角度來交流、一同分享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吳雅惠特別提到,一般的書店或是二手書店,店家都會希望讓店內的書本能夠盡量地出清,賣不掉的書就會在價格再做調降。然而,「舊香居」卻有不同處理書籍的作法。
古舊書有部落格
對於認定的好書會採取有計畫性的累積,她認為,好的書只會愈來愈少,並不會愈來愈多,目前市面排行榜上的暢銷書,大多都具有時效性,一旦時效過了,書本內容就不再被需要,被利用價值也就降低、或是不存在了。因此,「舊香居」所提供的書籍內容,並不會隨時間、空間的物換星移而有所改變、更動或是意義消逝,仍然保有一定的價值存在。不論是何時出版的書籍,她強調,希望好書能提供出來,與大家分享,而這些書籍能讓大家都爭相搶著要收藏。
吳雅惠表示,自己在經營書店這個行業中,算是屬於比較年輕的層級,就算是經營舊書店,也盡量運用自己的力量推廣,希望能夠將舊書、古董書的好,讓現在的年輕人知道其中所蘊含的價值和意義,繼而願意去接觸。不僅僅只有年紀較長的人、或是學者才有此需要,來到「舊香居」的讀者族群也有不少年輕人,她說,這是她感到最有成就感的地方。
雖然專賣古、舊書,管理經營上卻是非常現在化,「舊香居」在網路上也有自己專屬的部落格,由吳雅惠親自記錄關於店的點點滴滴,在部落格中分享、介紹許多優質的圖書及座談活動、茶會的照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上「舊香居」的部落格中一睹為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