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5金剛經講話】金剛經講話第二 直下究竟本無我體分第十七3 粉碎內外妄想 處處皆道場

星雲大師 |2019.10.20
2909觀看次
字級
石窟庵釋迦牟尼佛坐像/統一新羅時期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講話

佛陀為什麼被燃燈佛授記呢?因為佛陀我、法二執已空,沒有能、所分別,沒有能得之心,沒有所得之法,所以授予成佛記別,佛號釋迦牟尼。「釋迦」,義為「能仁」;「牟尼」,義謂「寂默」。能仁者,即心性無邊,含容一切;寂默者,即心體本寂,動靜不干。

我們煩惱的根源,在於不明真相,生起種種貪愛欲求。佛陀深解凡夫欲望執著的習氣,為使發心修學菩薩道者不陷溺迷網,不誤蹈歧途,因此要吾人面對現起的諸相時,應觀照自心,是否已起心動念,取相住著。

有一天,漁人在捕魚。一隻鳶鳥猝然飛下,攫捕了一條魚。同時約有千隻烏鴉看見了魚,便聒噪著追逐鳶鳥。不管鳶鳥飛到哪裡,烏鴉就跟到哪裡。鳶鳥不論飛東飛西,成千的烏鴉總是緊追不捨。鳶鳥無處可逃,不知如何是好,疲累的飛行,以致心神渙散,一不留神,魚就從嘴裡掉下來,那群烏鴉便朝著魚落下的方向繼續追逐,鳶鳥終於如釋重負,能安心的棲息在樹枝上。

牠心想:「我背負這條魚,讓我無時無處不恐懼煩惱,現在這條魚沒有了,反而自在平靜,沒有了憂愁。」

這條魚,象徵內在的欲望,有了欲望,就會有所造作,煩惱也像滿天追逐的烏鴉,緊緊的跟隨我們,日夜不得安寧。唯有去除執著,煩惱才能真正止息。

三、一切法皆是佛法

經文中所言「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這是在說明如來法身,它是不隨諸法生滅去來,如如不動的。佛陀已得無上菩提,以離相無住之智,徹證真如,故名為「如來」;眾生則因妄想執著,蓋覆真如,故不知法身不生不滅,遍一切諸法,無明妄求以致造諸惡業。

真,謂不妄不偽;如,為不變異。佛陀所證得的真如實相,即「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之理。第十四分說:「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不可以色相見,不可以言說求,故為「無實」;但也並非異色相外有平等真如,離語言外別有實相妙理,故為「無虛」。所謂「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集經》云:

「言菩提者,名為寂靜;寂靜者,名為一切法真如。」

問曰:「善男子!所言真如,真如者,於何法說?」

答曰:「善男子!言真如,真如者,名為空;彼空不生不滅。」

問曰:「若如是一切法空,是故一切法不生不滅。」

無所發菩薩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說,一切法不生不滅。」

問曰:「若如是,何故如來說有為法皆悉生滅?佛說有為法皆生滅者,此言何謂?」

無所發菩薩言:「善男子!為愚痴凡夫著生滅法故;諸佛如來以大慈悲,為護驚怖,隨順世諦,作如是說諸法生滅,而一切諸法不生不滅。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應知諸佛,應知諸佛法,應知諸眾生,應知諸法,應知自身,應知身法。」

諸佛護念眾生,免除驚怖,因此隨順世諦,而言生滅。如經文中的「所言一切法者」,是佛依俗諦而立,世諦語言皆合於道,絃歌瓦竹無不傳心。「即非一切法」,是佛依真諦而說,以一切法體性空寂,本無實有世界、眾生,因此一切法不可執著,此是真如佛法也。「是故名一切法」,乃此依即俗即真,為中道第一義諦而說。若了知諸法性空的真諦,眼前的染淨聖凡、情與無情、世出世間等等,無一不是佛法。

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號山谷道人,是一位好佛的居士,常出入禪門,而且還是臨濟宗黃龍派黃龍祖心禪師的法嗣。

黃庭堅喜作豔詞,常參謁圓通秀禪師。有一天,圓通秀禪師對黃庭堅叱喝道:「你的詩詞書法之妙,甘心就與豔詞為伍嗎?」然後舉當代李公麟畫馬精勤之事,黃庭堅幽默地說:「這豈不是把我復置於馬腹中嗎?」

圓通秀禪師呵斥道:「你以華麗的詞藻迷惑天下人的心,豈止是要把你復置於馬腹中,恐怕是要把你變成牛去犁地。」

黃庭堅悚然悔悟,因此絕筆,轉向修禪,並著〈發願文〉,痛戒酒色,每天不食魚肉,只是早上喝粥,中午吃飯而已。

有一天黃庭堅去參謁晦堂禪師,乞求指引參禪悟道的捷徑。晦堂禪師問:「如孔子所說:兩三個學子以我這裡為隱適處麼?我無隱適處與你。太史您居俗家,如何談論禪門中事呢?」

黃庭堅正準備回答,晦堂禪師說:「不是,不是!」

黃庭堅聽後迷悶不已。

有一天,黃庭堅陪同晦堂禪師遊山,山岩桂花盛開,幽香遠播。

晦堂禪師問:「太史聞到花香沒有?」

黃庭堅說:「聞到了。」

晦堂禪師說:「我無隱適處與你。」

黃庭堅明白其意,隨即禮拜之,並說:「大師真是如此老婆心切。」

晦堂禪師笑著說:「只要你到家就行了。」

山岩的桂花盛開,香氣四溢,無半分隱藏,吾人六根若為華麗的聲色所充塞,哪裡聞得到花開的馨香?

四、菩薩通達無我法

「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真菩薩者,要能通達無我、法。從真諦的立場言,一切法都是不可得的,要破除我執與法執,因此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不執著四相,泯絕能度、所度的法相,菩薩於修因上要無住離相,如此才真是「菩薩」。

佛陀以無我不著相的修行,告誡菩薩行者,不要被「能度所度」的法相障道,更不可落入二乘偏空的執著。全經中有三番「非菩薩」的教示。

(一)約能發心: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二)約能度生: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

(三)約所嚴土: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佛陀以此發心、度生、嚴土再三囑咐,菩薩要融通無我,要以不住的態度發菩提心,方為如實發菩提心的真菩薩也。《大乘十法經》提及菩薩應正觀諸法:

云何菩薩摩訶薩正觀諸法?善男子!若菩薩作如是觀:

一切諸法猶如幻,迷惑凡夫故;

一切諸法如夢,不實故;

一切諸法如水中月,非事故;

一切諸法如響,非眾生故;

一切諸法如影,計妄想故;

一切諸法如響聲,生滅壞故;……

一切諸法如芭蕉,無堅實故;

一切諸法如水沫,體性弱故。

善男子!菩薩如是觀,名為正觀諸法。

菩薩正觀諸法,通達無我、法,才能遠離顛倒夢想,發起無畏的真心,往還娑婆,如蓮花出水,不著煩惱泥塵。

石頭自回禪師世代都是石匠,人們都叫他「回石頭」。

石頭目不識丁,卻渴仰佛法,時常請和尚幫他讀誦經書,經書聽得多了,自然也能背誦不少。

後來,回石頭離家到大隨禪師門下當雜工。寺中要他鑿石做工,他手不離鐵錘,口不停背經。大隨禪師見他每日如此,就對他說:「你今日叮噹,明日叮噹,死生到來時怎麼辦?」

回石頭把手裡的鐵錘一扔,就跟著大隨禪師進到方丈中。大隨禪師要他停止背經,放下對文字的執著。

有一天,回石頭又在鑿石,手中的石頭十分堅硬,回石頭使盡力氣狠狠的錘下去,剎時火花四濺,他於火花中忽然省悟。

回石頭走到大隨禪師的方丈中,頂禮說道:

用盡功夫,渾無口鼻。

火花迸散,原在這裡。

大隨禪師一聽,明白他已徹悟,於是就授給回石頭一套僧衣。

有一次,回石頭上堂說法:「參禪學道,若不明自心,就像人在井裡,還在叫渴一樣。一天當中,行住坐臥,轉動施為,有個什麼是不動的?眼見耳聞,何處不是路頭?若識得路頭,便是大解脫道。你們看我老漢有什麼比你們強的?你們又有什麼比我差的?懂了嗎?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給誰聽?」說罷下座而去。

回石頭禪師,放下經書的糟糠,回頭鑿取自性的火光,再沒有口鼻的論議計量,火花迸散時,才知平日用盡功夫,不在別處,就在這裡。《金剛經》不斷地粉碎我們內外的妄想,只是要讓我們了知,處處都是道場。

習題

1.此分重述「住心伏心」的提問,又有什麼不同的含意?

2.既然說無法可得,為什麼佛陀又會被授記成佛?

3.什麼是「如來」?

4.為什麼通達無我、法者,才真正名為「菩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