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年紀輕患乳癌 再發率較高 要追蹤治療
【本報台北訊】一名十七歲嗜吃炸雞的小胖妹,去年就讀高中二年級,洗澡時摸到乳房有硬塊,進一步檢查時,乳房腫瘤已有六公分,接受化療讓腫瘤縮小後局部切除,加上持續接受標靶藥物治療與定期追蹤,腫瘤已消失。醫師指出,年輕女性罹患乳癌易再發、惡性高,存活期比中年後罹癌婦女相對較低,一定要追蹤治療。
據衛生署統計,二○○五年台灣乳癌新增病例有六千五百九十四人,其中每一百名乳癌病患就有五人是小於三十五歲、十四人是小於四十歲的年輕女性。醫師呼籲,年輕女性,月經期後一周要自我檢查,定期健檢。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訓徹表示,去年接治一名還未成年的十七歲乳癌小病患,才剛升上高中二年級的她,摸到乳房硬塊時,一開始還以為是發育中的乳房腫脹。但硬塊愈來愈大,小女孩就醫時,腫瘤已經迅速長至六公分,有如乒乓球大小。
陳訓徹說,小女孩雖然有些過重,但是沒有家族病史,壓根沒想到自己年紀輕輕就會罹癌。因為小女孩年紀還小,大好青春才剛開始,因此治療時務必幫病患保留乳房,僅進行部分切除,加上積極的化學治療,如今腫瘤已經完全消失不見。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指出,對於四十歲以下女性,目前還沒有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而年輕女性因工作忙碌,疏於照顧自己的身體,往往都在晚期才被診斷出乳癌。
年輕女性罹患乳癌,再發率較高,而且五年存活率也低於五十歲罹癌的病患。陳訓徹強調,年輕女性的腫瘤雖然長的快,但對化學藥物的反應特別好,病患一定要更積極的接受治療。
台灣癌症基金會提醒,有乳癌相關基因、家族史、三十歲後才生第一個孩子,過度肥胖缺乏運動以及未懷孕生產者等,都是乳癌危險群,喜歡攝取脂肪過高食物者也要小心,應每半年密集追蹤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