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過敏 男童全身水泡

 |2008.10.03
2331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中訊】家住台中縣的六歲徐姓男童去年底感冒,吃了診所兩個月藥,病情未好轉,醫師改用磺胺類藥物後,全身發癢、發燒、起水泡,從口腔到肛門黏膜都潰爛,送榮總就醫才知是藥物過敏,住在加護病房半年才脫險,病情危急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發病迄今十一個月,仍戴著呼吸器無法回家。

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傅雲慶說,少數體質特殊的人,對磺胺類藥物過敏;他提醒民眾,不論服用什麼藥物,一旦發生身體、眼睛發癢,起紅疹子等異常症狀,就要立即停藥,馬上就醫。

徐母說,兒子服用磺胺類藥物第一天後,就說全身發癢;等吃完三天份藥,出現發燒,嘴唇、口腔破皮,食欲下降;帶兒子到平日常去的耳鼻喉科診所就醫,醫師說是急性口腔←疹。隔天全身皮膚從額頭到前胸起水泡、潰爛,趕緊到台中榮總掛急診,醫師詢問病史,研判為藥物過敏。

傅雲慶說,磺胺類藥物引起的「史蒂芬強生症候群」,症狀一開始為皮膚紅疹,隨病情加劇,黏膜開始破損,主要以口腔、鼻子、眼球、生殖器與肛門為主。

徐母說,兒子從額頭到小腿皮膚潰爛,全身彷彿遭燒燙傷,口腔到肛門黏膜破裂,不斷打抗生素,還引發支氣管痙攣,只能插管治療,在加護病房住了半年,今年三月才轉到普通病房。

但拔除氣管內管後,男童仍無法自行呼吸,改戴上呼吸器;因支氣管黏膜受損,每天得拍痰、抽痰,還得復健讓肺葉擴張,訓練呼吸功能,「稍微動一下,就喘得全臉脹紅。」徐母說。

住院十一個月的小廷,早就把病房當成家,他二十四小時套著呼吸器,不能離開病房半步,每天得運動復健,伸展手臂擴胸、單手舉奶瓶,訓練呼吸能力,即使喘不過氣,也不亂發脾氣。

「小廷是孩子,喜歡到處玩,但體力不允許。」徐母心疼地說,明年孩子就要上學,能不能脫離呼吸器,她也沒有把握。(預防藥物過敏,醫院特別提供注意事件請見附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