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教導媽媽如何「追奶」 增加擠奶頻率 攝取均衡飲食 不要過度補充鈣片
【本報台北訊】三聚氰胺毒奶風暴延燒,提振國人母乳哺育的意願,醫院的母奶媽媽班報名踴躍,許多正要哺乳和快要斷奶的媽媽忙著「追奶」,醫師教導方法;台灣兒科醫學會和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也鼓勵媽媽只要辛苦兩、三周,絕對能分泌足夠的奶量供應寶寶所需養分。
馬偕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許瓊心指出,奶量不足的新手媽媽可試著增加擠奶的頻率,從每兩、三個小時擠一次,增加為每一、兩個小時擠一次,多擠才能刺激身體多製造母乳,大約兩、三周後,奶量自然分泌足夠。
許瓊心說,媽媽可以檢視小寶寶尿片,若是一天小便有六次、大便有四到六次,顯示小寶寶攝取的奶量是足夠的,母奶媽媽要有信心,多擠幾次,攝取均衡飲食,哺育寶寶六個月以上沒問題。
對於快要斷奶或為寶寶準備副食品的媽媽,許瓊心建議上述的「追奶」方式外,母奶媽媽若是擔心奶製品不安全,可以參考媽媽手冊準備果泥、軟魚肉、米漿、稀飯當寶寶的副食品,可持續哺餵母奶到兩歲或兩歲以上,媽媽營養均衡時,頂多每天或每隔一天補充維他命B群,不要過度補充鈣片,否則會增加腎臟負擔。
許多媽媽詢問,吃進去的三聚氰胺會從乳汁進入寶寶體內嗎?對此,小兒科醫學會和母乳哺育聯合學會都表示幾乎不可能,因為母親吃進去微小量會從泌尿道排出去,母奶媽媽別多慮。
毒奶事件愈滾愈大,包括嬰兒奶粉、幼兒成長奶粉、大人奶粉、三合一麥片、奶精、鮮奶油、三合一咖啡、布丁、牛羊乳鈣片陸續被檢出含有危害人體的「三聚氰胺」,為數不少的大人或嬰幼兒因疑似飲用到毒奶製品,被檢出有腎結石、腎積水,身體健康受到危害。
一份來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母乳擁有完美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能強化嬰兒的成長及腦部發展,且具有含抗體、成本低廉等優點;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嬰兒配方比得過母乳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