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門料簡中,已說明三藏教的有門,再論述三藏教破法遍 44其它三門:*三藏空門
若如《成實論》所說:「我人」是五陰和合而有,雖有色身,但如虛幻般不實,非真實存在。若執迷此虛幻,仍然生起見思惑,流轉生死。觀此見思惑,皆是「因成假、相續假、相待假」之虛幻不實;體相皆是不實的,名「平等空」。修如此觀,能破除「單見、複見、具足見」等諸見,亦破除八十一品思惑,斷惑成智,名「三藏空門」。
如《阿含經》中說:「是老死(執著有老死)、誰老死(執無老死)」二者俱是邪見。「是老死」,當知老死是虛妄的,即是「法空」;「誰老死」,正確了知沒有真實老死的實在性,即是眾生空。小乘人,於我所體悟空,名為「法空」;於人我上體悟空,名「眾生空」。又說「佛的法身」即是空也。如:須菩提在石室中,觀諸法因緣生滅,皆是無常、無我,諸法空無有真實。是第一個見佛從忉利天還閻浮提的弟子。
*三藏亦空亦有門
大迦旃延所造之昆勒,龍樹在《大智度論》卷十八(大正二五,頁一九二中)提到:「昆勒有三百二十萬言,佛在世時大迦旃延之所造。佛滅度後人壽轉減,記憶力少,不能廣誦,諸得道人撰為三十八萬四千言。若人進入昆勒門論議則無窮,其中有隨相門、對治門等種種諸門。隨相門者,如佛所說偈語:「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論中,說明世間是假合無有真實法,真理實相也是空無自性;若於此執著其定相,必然生起見思惑。觀此道理,亦能破單見、複見等錯誤知見,使八十一品思惑不生,是名「三藏亦有亦空門」。
故,《大智度論》中說:若能獲得般若的方便智,進入昆勒門的論議,就不會墮入有無的執著中。
*三藏非有非空門
佛陀臨涅槃前,阿難請問佛陀:「一切經初,安何等字?惡口車匿,云何對治?」佛答:「一切經初,皆安『如是我聞』;惡人應默擯之!」若是車匿能調柔其心,應當為他說「那陀迦旃延經」,離有、離無,乃可得道。此「離有、離無」觀,能破單見、複見等諸見八十一品思惑,從假入空,證入無生,是名「三藏非有非空門」。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