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普蘭家族在法國是音樂世家,介於十七至十八世紀期間,不斷提供法國樂壇豐富的音樂作品及音樂人材。富蘭索瓦.庫普蘭生於一六六八年法國巴黎,父親查爾斯.庫普蘭是巴黎聖.喬爾維大教堂的管風琴師。
富蘭索瓦.庫普蘭自幼顯露了濃厚的音樂天分,十八歲那年正式承繼了父親管風琴師的職位,隨後擔任皇家禮拜堂的管風琴師,擁有「路易十四御前管風琴師」頭銜。後來有學者以「法國鍵盤音樂之父」稱呼他,更奠定了他在法國音樂史上的地位。庫普蘭的孩子們也都成為音樂家,承繼家族血統,進而發揚光大。
在音樂創作方面,庫普蘭受當時引領潮流的義大利影響。融合了法國與義大利的音樂形式,將二者結合為一,創作了宗教音樂、室內樂、鍵琴音樂等不同類別的作品。他是法國最早創作三重奏鳴曲式的作曲家。
其室內樂大多以組曲形式呈現,運用樂器包括小提琴、中提琴、雙簧管及大鍵琴為主。在庫普蘭眾多作品之中,四冊大鍵琴音樂作品是主要作品之一。四冊作品中包括兩百三十首小品,以組曲形態出現,不但可用大鍵琴獨奏方式演出,同時也可以小型室內樂的形式演奏。庫普蘭的組曲命名,引用了「蝴蝶」、「鬧鐘」、「蘆葦」等名稱,清晰地表達音樂所想表現的畫面。
庫普蘭的音樂作品經常被讚譽為高貴而華麗,卻也同時被批評為矯情而輕浮。他在創作中強調明亮而輕快的旋律,雖然帶有大量的裝飾音,卻不影響樂曲的流暢度。他透過音樂展現如詩如畫般優美的曲調,也以和諧及不和諧音表達不同的情感。
一七三三年,富蘭索瓦.庫普蘭於巴黎去世,安葬於聖.約瑟教堂。他在古典音樂界的影響深遠,十九世紀浪漫時代後期的作曲家布拉姆斯、理查.史特勞斯、甚至 二十世紀的拉威爾也曾創作了「庫普蘭之墓」以表達對這位音樂家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