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每十個孩子就有一個沉迷網路,他們已成為網路成癮病患,沒有上網就感覺焦躁不安,寧可上網也不想跟家人、朋友相處。雖然精神科醫師能在虛擬的世界裡找到他們,透過電子郵件、視訊、部落格,進行兒少輔導工作,卻無法取代傳統的治療。
網路成癮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青少年問題,兒童保健協會昨天舉辦「兒童及青少年網路成癮之探討研討會」,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陳映雪指出,網路成癮的青少年,可能伴隨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反社會行為、社交焦慮、憂鬱症,有些性行為偏差患者,也容易耽溺網路。
不過,網際網路對青少年也非皆負面,既然青少年愛上網,精神科醫師就利用網際網路,找到這些青少年。
台北市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期療育中心醫師羅筠說,曾經有個不擅言語表達的孩子,就算面對面的心理治療,也不肯交心,無法打開他的心門。羅筠建議他在部落格寫作,在部落格抒發自己的感受,意外找到窺探孩子內心世界的一扇窗。
但是,羅筠說,利用網路諮商,也怕遇到詐病的騙子。醫師無法驗證病患身分的真實性,在虛擬的世界裡,電腦的另一端可以隨意編造故事。此外,醫師也無法觀察到病患的身體語言,如果病患陳述的內容就是他病態的一部份,醫師也無法看破。例如病患有妄想症,他向醫師描述的內容,可能就是妄想的情節。
羅筠強調,網際網路輔導,讓精神科醫師有更多的管道與病患溝通,但是還是無法取代傳統的面對面治療,尤其是需要用藥者,更一定要親自診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