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利海峽只要起霧,歐洲就被切割。」2000年來人們流傳這樣一句話。
四面環海的大不列顛群島,在歷史上僅只被羅馬人與諾曼人征服過兩次,然而,隨著海底隧道通車,長年孤立於大陸之外的英國,到了20世紀又重新與歐陸臍帶相連。
相看兩厭→共謀利益
英法兩國人相看兩厭由來已久,一端把法國人叫做「青蛙」,只因法國人嗜食蛙腿;另一端則稱呼英國人「烤牛肉」,不僅諷刺他們老愛趁周末踏青燒烤,還嘲弄他們啤酒喝得肥膩蒼白,曬了太陽後呈現生牛肉色澤般的暈紅。
歷史上兩國間征戰頻繁,世代累積的憤恨與疑懼不可勝數,但在1980年,兩個宿敵之國終於發現,英法間若能擁有條固定的交通線,將為彼此創造永久承平的商業利益。
雙邊政府經歷長久的計畫研擬、提案選擇後,1986年將工程以契約方式,全權發給由英法聯合組織而成的「歐洲隧道公司」(Eurotunnel)執行。
1981年,當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主動向法國總統密特朗提出隧道興築案的同時,兩人達成協議,以BOT的模式,由民間出資、興建與經營,待營運滿99年後再還予政府。
「我深信民間的財力絕對可以完成這項工程,如果不完全放手讓民間企業去做,我寧可不建。」柴契爾夫人如是說。
往來英法僅需35分鐘
工程在1987年12月動工,光挖掘隧道就動用1萬5千名工人,費時7年才興建完成。隧道起自法國北部的加萊,穿越多佛海峽到英國東南部的福克斯頓,總長50.5公里,海底部分有37.9公里,穿梭於45到75公尺的海底下,往來英法只需35分鐘,不但是20世紀最偉大的工程之一,更帶來驚人的經濟效益,更改變了英法民眾的生活圈。
然而,儘管自1994年5月通行以來,累計通過隧道的乘客高達1.77億人,貨物運輸量達到1.326億公噸,歐洲隧道公司卻始料未及地背負了巨大的財務惡夢,2006年6月,該公司向法國法院聲請破產保護,直到2007年1月才揮別惡夢,開始轉虧為盈。
不過,英法隧道未來是否能一路順遂還有待考驗。11日發生貨運列車失火、導致隧道陷入火海的意外事故,是通車以來第3次發生重大火災,也是歷來最嚴重的一次。數十人經維修隧道安全疏散,但仍有14人受到輕傷;隧道在溫度高達攝氏1000度的大火悶燒下宛若煉獄,消防人員花了16個小時才撲滅火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