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辛樂克颱風已漸遠離,但台灣大學校園內歷史最悠久的一、二號館內,卻還在下雨。台大植微系、物理系所在的一、二號館,因進行屋頂維修工程,包商未做好防颱、防雨措施,昨天台大師生一到學校就發現室內竟下著雨、處處積水、天花板掉落,還有貴重的實驗儀器泡湯,損失難以估計。
走進台大大門右手邊就是一、二號館,是台大最早興建的校舍,已有約八十年歷史,且被指定為古蹟。這兩棟大樓從上月十五日開始進行整修工程,但工程才做三天,二號館的物理系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實驗室就發生漏水。
兩米高的電子顯微鏡造價二千五百萬元,主持實驗室的物理系教授趙治宇表示,漏水造成電路板損壞,光是換電路板就花了二十九萬元,也就是近一台汽車的費用,幸好未損及主機,包商已允諾賠償。
植微系教授沈湯龍說,實驗成果關係到學生能否畢業,「我覺得公共工程應有一定的公安預算來進行防雨措施,颱風警報早就發布了,這些損害是能預防而未預防,很不可思議。」
台大主秘廖咸浩表示,有關損害會請包商負起責任,學校也會協助系所來做善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