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聖火昨晚熄滅,十幾天來的嘶聲吶喊、加油亢奮、激情狂熱、得意失意,俯仰之間,已為陳跡,揮揮手,四年後倫敦再見。
但是我們不能自滿於只是參加了一場奧運嘉年華會,而應該有所反省檢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體力即國力的省思。
透過籌辦奧運會,中國大陸向全球打開了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窗口,讓世人見識到大陸崛起的力量與勢頭,也讓全球為之驚艷。此次奧運會,對內,透過民族主義的狂熱,提振了受盡百年屈辱中國人的自信;對外,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國力的強大,與崛起的決心與信心。體力即國力,北京當局利用奧運做了最佳的詮釋與展現。
北京奧運前,陳前總統曾昭示「勇奪七金」的宏偉目標,體委會因而訂出「挑戰二○○八黃金計畫」,結果只得到了四銅,「奧運七金」成了笑譚。
奧運是全球最高水準、最大規模的運動競技盛會,想要奪金非一蹴可幾,需要許許多多的人力、物力共同投入、長期規畫努力,包括民間和官方共同參與,全國各界通力合作,才有可能,而不是喊喊口號就可以達成的,倫敦奧運想要奪金,從今天開始努力亦不為早。
「體力即國力」,不只是奧運的精英訓練,更重要的是全民體育的普及。所有的調查都顯示,我國學童的體適能很差,比不上歐美及日本等先進國家,連大陸都不如,必將影響到國家未來的競爭力,是一大隱憂。
教育政策雖然是「五育並重」,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智育才是主角,體育只是聊備一格的配角,導致學童自小就缺乏運動,長大後也未加以培養,未若先進諸國的運動風氣的普遍蓬勃。
體育不只是精英競技運動與學校體育,還包括全民運動、老人運動、社區運動、職工運動等,都不可或缺。簡單的說,要真正的落實「國民體育法」,重視國民運動權益,倡導全民運動,提供民眾更完善的運動環境和機會,強化國民的身體素質,相對就能減少健保費用的開支,促進社會和諧,甚至還可減少犯罪。
此次大陸雖然金牌數拿下第一,但卻是砸下重金發展競技運動、全力培養金牌選手的結果,而非全民健身,大陸的國民運動並不普及,也為人所詬病,所以精英化的競技運動與國民體育分頭並重,才是增強國力最重要的資本。
我們呼籲政府應規畫完善的體育場館建設,唯有好的場館才是實力延續與傳承的搖籃。台灣錢淹腳目,我們的場館卻落後太多,就我們最盛行的棒球而言,大陸的五棵松棒球場比我們完善許多,籃球場更不用比了,至於其他如網球場等更是等而下之。
奧運結束了,熱鬧看過了,馬總統本身熱愛運動,如何將此運動風氣推廣到全國,將場館建設得更完善,將精英競技運動與全民體育齊頭並進,才能改善國民的身體素質,以體力展示國力壯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