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
俄羅斯總理蒲亭
──這位異議作家紀錄了蘇聯勞改營中的恐怖經歷。
──索忍尼辛去世是整個俄羅斯的沈重損失(蒲亭發給索忍尼辛家屬的唁電)。
蘇聯末代領袖戈巴契夫
──他擁有無與倫比的命運,他的名字將永垂俄羅斯青史
──和數以百萬計的公民一樣,索忍尼辛經歷了艱苦的時光。他是第一位談論史達林政權中的非人道作為,以及身歷其境卻未絕望的人民的人。
──直到生命結束前,他仍在為俄羅斯奮鬥,不僅是擺脫極權的過去,也在追求一個有價值的未來,使它成為一個真正自由與民主的國家。我們應該大大的感謝他。
──他的作品改變了數以百萬計人們的意識。
法國總統薩爾科奇
──二十世紀俄羅斯最偉大的良心之一
──在俄羅斯革命結束後一年出生,長時期活在蘇維埃恐怖統治中,他是異議的化身。
──他堅拒為了大力痛批統治者暴行而離開祖國,反而甘冒生命危險寫下名著《癌症病房》(Cancer Ward)及之後的《古拉格群島》(The Gulag Archipelago),刻劃對抗政治迫害淋漓盡致。 他的不屈不撓、個人理想以及長年多舛的一生,使得索忍尼幸繼杜斯妥也夫斯基之後,成為一代傳奇人物。他足堪榮登世界偉人殿堂,我深深緬懷他遺留人世的名聲。
艾瑞斯塔科夫
──我到這裡來是因為在1970年代,我讀過這本書(索忍尼辛成名作《伊凡生命中之一日》)以後,一切完全改變了。我昨天聽到索忍尼辛去世的新聞,這對我是個沈重的打擊。
*《伊凡生命中之一日》敘述索忍尼辛在蘇聯勞改營中的生活。
這幾天外電一則消息,雖未引起國內大的震撼及更大的關懷,但對個人而言,平靜的心情再度造成衝擊,那就是俄國大文豪索忍尼辛的去逝,由於這訊息,讓我再回想起民國七十一年,他訪華時的一段新聞追逐戰,當時年輕的我,還可南北奔波一個星期未帶一件衣服,如今歲月如梭,卻已是退休白髮皤皤的人了。
當時這位大文豪的來台訪問,除了個人背景造成轟動之外,另外就是因訊息被一家媒體先曝光,引發主辦單位相當不滿,導致消息更封鎖的利害,各個新聞媒體為取得訊息只能採取緊迫盯人的方式,從下榻的陽明山中國大飯店開始,已展開一場諜對諜的戰爭。一場新聞追逐戰也在國內上演了一個多星期。
光是在中國大飯店下榻期間,已有女記者為了能一訪這位大文豪,從二樓陽台準備爬到他的房間,企圖取得獨家專訪的機會,由於也可見當時新聞的競爭。但此舉更引發主辦單位的加強戒備,因此,索忍尼辛要南下也未事先的知會,當時也來不及返家收拾行李,就是身上一件衣服,連續穿了一個星期,渾身的不舒服,但戰還是要繼續打下去。
而主辦單位更是處處的設防,處處的想曳開新聞媒體,如一開始上高速公路,那樣載大人物的凱迪拉克大車就加速,使得我們開的裕隆小車從後追趕的相當辛苦,而一路由竹山看小土地公廟,至日月潭的佇足,又到台南、高雄等,直到高雄才有機會新買了一件衣服來替換,相當的狼狽,這是跑新聞以來首遭,但也是近卅年的新聞記者生涯唯一的一次。
當年跑新聞,是只有BBC年代,還無大哥大、電腦,無論寫稿及連絡都相當的不方便,更沒有現場的直播採訪車,一路追逐,可說是吃不飽,睡不好,唯恐跟丟了,無法向公司及讀者交代,其壓力可想而知。
但因為這樣一個從來沒有過的採訪經驗,也使得年輕的我,成長的更為快速,而隨行途中更也能深深地體會到大文豪的為人處世,是一項大的收穫,如今這樣第一類的接觸,隨著退休及他的殞落,也只能埋在心坎裡了。
「清涼齋」有感而發2008.08.06
索忍尼辛(1918~2008)
◎俄國文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作品大都揭露共產制度下的生活。前蘇聯時期,因批評史達林被視為異端,下獄8年。著作在俄國被禁,但俄國人仍透過各種方式閱讀。
◎1970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因擔心前往斯德哥爾摩領獎後無法獲准回國,因而拒絕前往領獎。
◎1974年被其祖國國安會下令驅逐出境,經由瑞士移居美國。
◎1982年曾來台造訪佛光山星雲大師。
◎1989年戈巴契夫實施開放改革後,作品在蘇聯出版。並於1994年返回俄羅斯。
◎2007年自當時總統蒲亭手中接獲代表俄羅斯最高榮譽的國家獎章。
◎2008年8月4日心臟衰竭在莫斯科住家與世長辭,享年89歲。
◎前蘇聯最後一位領導人戈巴契夫推崇索忍尼辛「是命運獨特的人」;法國總統薩爾科奇、美國總統布希及其他世界領袖也紛紛致意,對索忍尼辛的去世,表達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