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天氣轉涼,因皮膚乾癢而就診的患者明顯增加,中醫師陳威震表示,秋冬氣溫降低、空氣乾燥,易使皮膚油脂分泌減少、水分流失,導致皮膚發癢,引發所謂「冬季癢」。有些人以為是洗澡清潔不夠乾淨,結果過度清洗讓皮膚更脆弱、乾燥,針對冬季癢的症狀,中醫可透過辨證用藥、針灸與穴位按摩、生活調整方式來改善。
「皮膚病,其實是體內失衡的訊號。」陳威震強調,中醫療法從體質根源著手,幫助身體由內而外重建平衡,擺脫過敏反覆發作的困擾。可3管齊下從根本改善體質:
第1招辨證用藥─內服調理體內環境,根據不同體質開立個別化藥方。
第2招針灸與穴位按摩─疏通氣血、止癢降敏。
第3招生活調整─改善作息與飲食、穩定體質,提升免疫力。
至於生活調整有5方法:
1.飲食清淡─少吃葷食、芒果等易致敏食物,避免辛辣油炸。
2.補益脾肺─多攝取薏仁、山藥、蓮子、白木耳等健脾潤膚食材。
3.規律作息─晚上11點前入睡,讓肝血修復,改善皮膚代謝。
4.保持清潔─勤換床單、除溼除蟎,降低外在過敏原刺激。
5.冷敷止癢─避免過度抓癢引起傷口感染,可用溼毛巾冷敷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