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翎
原本,我只是想講一個故事。
我小時候住的鄉下,山腰上有個獨居男子,他在一塊巨石地形底下挖出住所,鎮上人們稱之為「孤老萬山洞」。「孤老」,在台語裡是形容一個人老的時候孤苦伶仃、沒有子嗣,「萬山」則是他的名字。
那個洞穴,沒有請師傅幫忙,全是他一鏟一鏟挖出來的。上山工作的村民常會刻意繞路,遠遠看一眼他是否出洞,或偷偷觀察他怎麼煮飯、洗衣、劈柴。有人說他是隱世修行者,也有人猜他是逃過什麼災禍,才藏身於此。但不管別人怎麼說,他總是安安靜靜地過活,他不與人爭,也不求人施捨,活得像個不屬於這時代的人。
他過世之後,人們走進那個洞穴,裡頭乾淨、井然、冬暖夏涼。不僅石地板非常平整,甚至還有通風的設計與避雨的凹槽。洞壁甚至有些斜度處理,像是懂力學原理。有人開玩笑說,他的施工水準連工程師都要佩服。
假日的午後,難得剛上班的女兒沒有又整日補眠,我把這個故事說給她聽。原本是當作閒聊一則鄉野奇聞,卻沒想到她聽完眼睛一亮,說:「他會不會其實是外星人?跟隊伍走散了,就留在地球上自己挖個家?」
我愣了一下,笑出聲來。竟覺得這個說法,意外契合。但女兒接下來的話,卻讓我靜了下來。
「也許我們都曾遇過那樣的一個人,孤獨、與世界不同節奏、不被理解。可他們其實在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只是我們看不懂,但在時間推移後,他的存在像某種訊號,提醒我們:不是所有的與眾不同,都是瘋狂,有時,那是另一種智慧,只是來自遙遠的星球。」
我看著女兒,忽然說不出話。那是我沒想過的角度。她不是在嘲笑那位老人,而是用一種溫柔的眼光去理解他的孤單。那一刻我才發現,女兒已不再只是聽故事的小孩,她開始能從故事裡,看見人心與世界。
那位「萬山」先生是不是外星人,早已無從考證。我跟女兒卻在這個故事裡,挖出了一個想像空間,看見了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