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郁文
我們的世界,過得太快了,快得嚇人。而且靜,安靜到有點可怕。電子鐘不會響,手機螢幕一滑,時間就滑走了,你根本沒察覺到它的存在。
有一次搬家,我從角落翻出了那座舊舊的機械鐘。它不大,木頭外殼,指針鏽舊。當時心想,算了,找個地方收著吧。但最後還是沒忍住,給它上了發條。
發條扭緊時,發出一聲微小的、像嘆息般的金屬摩擦聲。然後,那規矩、固執的「滴——答——」聲才再次響起。它倒像一枚枚黃銅鑄成的、帶著重量的微小句點,很規矩地落進了房間的寂靜裡。
起初,我對那聲音是非常不習慣的。我在電腦前趕稿,螢幕冰冷、安靜,只有我的思緒在狂奔。那「嘀嗒」聲,簡直就是一把專門對付心臟的小錘子,一下一下地敲著。它像個固執的老人家,不連網,只用它自己的老節奏,靜靜地看著我這個焦慮得要命的靈魂。
心裡有個聲音在吼:「別再響了!別再催我了!」 那聲音提醒我的不是時間珍貴,而是「你看,你又浪費托延了多久?你還沒做完!」那完全是一種被抓個正著的感覺。
後來有一天,我實在是受夠了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我搬了張椅子,就隨意坐在時鐘旁邊,告訴自己:「好,今天,你就好好聽著它。」
就在那規律的聲音中,我忽然明白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時鐘走得快慢,根本不影響一天二十四小時的長短。真正讓我們心裡焦慮的,不是外界時間不夠,而是我們的心,它跑得太快了。
它那規律的「滴答」,其實是一種「安靜的力量」。它不為外界的喧囂所動,不因你的急躁而加速,它只忠實於自己的規矩。我們需要學習的,也就是這分「不被外界節奏帶著跑」的本事。
舊時鐘最溫情的地方,在於它那種不求回報的忠實──它只是永遠「為你而走」。每一聲「滴」,都是過去,被溫柔地收起;每一聲「答」,都是現在,是唯一被允許擁有的、眼前的時光。
這分對當下的「忠實」,才是我們能給予生命最好的回報,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