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多次颱風擾台肇災,嘉南沿海建物受損;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持續潰決,先淹光復鄉,兩個月後再淹萬榮鄉;直至宜蘭蘇澳鎮水淹一層樓高,才揭露蘇澳溪分洪計畫已延宕十五年。
災防第一線在地方,但災防資源、權限和匯集資訊平台,則由中央部會統整。全靠兩級政府能分工、協同,即能鏈接出行動力。
台灣頻發地震和颱風,山區土石崩落阻塞水流成湖的事例所在多有。馬太鞍溪堰塞湖成形兩個月後才肇災,有這麼充裕的時間;而手握權力與資源的農業部林保署、水保署和經濟部水利署,竟坐視潰壩,造成民命與經濟重大損失。
甚至十一月鳳凰颱風再襲花蓮,溪水和新增堰塞湖水位都再升高,可是河堤仍有未合龍破口,致使下游居民的房、車、家具再遭淹損,居民惶惶然撤離。
依法制分工,中央主責防潰、護堤,均為技術面操作。肇災後的救災由地方負責,須安置災民、徵集機具、軍警消協作、區劃救難義工任務,和安排交通食宿等,格外複雜。
花蓮光復鄉受災後,中央曾派政務委員任總協調官,謙稱花蓮縣長是救災指揮官;請問中央大員如不下鄉,地方官如何能鏈接軍警消和相關部會齊心發功?
十月間台中市一養豬場驗出非洲豬瘟病毒,全台禁屠十五天防疫,震撼養豬產業,還波及肉攤、餐飲店暫停營生。但兩級政府分工、協同再鏈接行動,防疫效果立竿見影。
豬場送化製斃死豬異常增多初期,台中市農業局處置失宜;查訪時豬農說是一般疾病,已投藥治療,就未進一步目視確診示警;豬場有蒸煮廚餘設備,空置未用,也未上傳紀錄。
待農業部公告是非洲豬瘟,地方環保局清消案場工作仍未周到,致台中市府宣布將農業局、環保局和動保處三首長解職,市長也鞠躬道歉。
這起威脅全台養豬產業的疫情,經台中市府、農業部、環境部和軍方(協助清消案場)協同圍堵後,暫將疫情控制在單一案場,迄未檢出擴散蹤跡。
非洲豬瘟病毒初見於非洲肯亞,至今已百餘年;病毒繞道歐洲、俄國的西伯利亞,七年前傳入中國大陸,台灣即警覺並努力防堵。
但海關仍檢出非洲豬瘟陽性產品,海漂死豬也曾檢出病毒;加上走私肉製品突破邊防,極可能滲入廚餘,造成豬隻染病。
追溯非洲豬瘟,源頭有海關、邊防體系的工作到位否?次及於廚餘蒸煮到位嗎?第一線動保防疫人員是否認真查訪豬場?還是遭飼主糊弄,或被放狗嚇唬就退場了。
豬瘟疫情由農業部防檢署判定、公告,地方政府初判如失誤,率爾封場、清消,得補償豬農損失;第一線公務員漏報會被究責,誤報又涉及補償,所以兩級政府間更應鏈接訊息,才能確保防疫行動力。
救災防疫最忌黨派政鬥起波瀾,中央由民進黨執政,同黨執政縣市發生災損,凡事好商量。台中、花蓮由國民黨執政,救災防疫都平添許多口水戰,傷害了兩級政府間協同、鏈接的誠信互動。
行政和司法問責災防失靈,應檢討制度是否有罅隙,是否應作為而未作為。發生災害,攸關全民安全,民選首長必定全心善後;但科層體制會深文周納,指責他方以求自保。
今年連串救災防疫的啟示,在於單位間應多改進分工、協同、鏈接的效率;切忌把災、疫化為政鬥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