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今年世界糖尿病日以「糖尿病與職場健康福祉」為主題,突顯糖尿病已從醫療議題擴展至家庭、校園與職場的全人照護。
台灣醫界為了響應國際趨勢,宣布將於2026年更新第1型糖尿病(T1D)臨床照護指引,導入疾病分級與分層照護,為病童與成人病友打造更完善的支持網絡。
13日記者會活動由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發起,結合多個醫療與病友團體主辦,衛福部、國健署、食藥署與健保署指導,聚焦兒少糖友T1D家庭的照護困境,從醫療、教育到職場,全方位探討支持缺口。
台灣約有1.2萬名T1D患者,6成為兒童或青少年,7成初診即合併酮酸中毒。T1D需終身依賴胰島素與頻繁血糖監測,患者每年需測血糖1400至3600次、施打胰島素逾1400次;青少年族群的情緒困擾更遠高於一般同齡者。
然而,現行輔具補助有限,CGM多需每月自費逾4000元,胰島素幫浦未納健保,單機逾20萬元,耗材每月5000元至8000元,形成許多家庭的長期壓力。
台大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童怡靖指出,T1D屬自體免疫疾病,「醫療之外,更需要從家庭、校園到社會的連續支持」,才能讓病童穩定度過青春期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