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中國大陸在國際場合較少主動談及台灣,而是要求各方在涉台問題上謹言慎行,並反覆強調台灣問題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在甫落幕的韓國APEC峰會上,台灣並未成為會議焦點。中美、中韓領袖會談均未觸及台灣,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與習近平會晤時,也僅以「良好的兩岸關係非常重要」輕描淡寫帶過。然而之後高市早苗諸多言行,迅速挑動中日關係敏感神經,讓雙邊關係陷入新緊張。
高市早苗先是在其社交媒體連續發布與台灣代表林信義會面的消息與照片,並稱其是「台灣總統府資政」;隨後在國會直言:台灣有事「屬於存亡危機事態」,延續其競選自民黨總裁時提出的「台灣有事無疑就是日本有事」的論調;更於近日授勳前台灣駐日代表謝長廷,引發北京強烈抗議,嚴正警告日方須謹言慎行,並重申台灣問題是不可逾越的紅線。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日本首相在APEC領袖峰會期間也曾多次會見台灣代表,甚至有多位台灣人士獲頒旭日大綬章,但北京並未如此強烈反應。此次北京不僅抗議,還罕見地要求日方「深刻反省歷史罪責」,顯示其對高市早苗的政治立場早有保留。習近平在其當選首相之初便未依慣例致賀電,外交寒意早已埋下伏筆。如今高市早苗上任未滿一個月,便因涉台言行導致中日關係急速降溫。
台灣議題雖未列入今年APEC焦點,但明年峰會將在中國大陸深圳舉行,而當前兩岸關係又停滯不前,僵局難解,台灣能否順利與會已提前引發關切。
目前APEC二十一個會員皆非我邦交國,北京認定台灣是以「經濟體」身分參與,而台灣則強調所有會員均以「經濟體」身分平等尊嚴參與。多年來台灣皆以「中華台北」名義,由總統代表出席領袖峰會,是在國際現實下的妥協。
回顧歷史,中國大陸曾兩度舉辦APEC峰會,兩岸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台灣出席與否。二○○一年上海峰會,時任總統陳水扁欲派前副總統李元簇與會,但遭北京以違反「西雅圖模式」為由拒絕,最終台灣選擇缺席,這也是台灣首次缺席APEC領袖峰會,突顯當時兩岸關係惡劣。
二○一四年北京峰會,馬英九總統執政下的兩岸關係和緩,互信基礎穩固,前副總統蕭萬長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身分順利與會,並與習近平會面,創下台灣首次參加在中國大陸舉行峰會的紀錄。
明年深圳峰會是中國第三次舉辦,美國國務院已表態支持台灣,強調所有APEC成員包括台灣都應充分、平等地參與,方符合APEC的規則和慣例。外交部長林佳龍也指出,中國在爭取主辦權時曾以書面承諾支持台灣平等參與並保障出席者安全。
然而,當前兩岸情勢如同二○○一年僵局翻版,民進黨政府無法接受北京所提「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政治前提,導致兩岸對話全面中斷,復談無期。雙方缺乏直接溝通管道,致使台灣出席深圳峰會增添變數。
盱衡兩次前例,在當下北京頻頻畫下台海紅線之際,我們不僅應展現平等參與APEC的堅定立場,更須爭取國際支持,顯現台灣在國際場域的能見度與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