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作息紊亂,甲狀腺疾病愈來愈常見。臨床上不少患者在例行健檢中被發現「高血脂」,進一步檢查才知道背後的主因竟是甲狀腺功能異常。事實上,甲狀腺與人體代謝息息相關,一旦失衡,脂肪代謝也會受到影響。中醫師周宗翰說,中醫在治療甲狀腺失調上,強調「調氣血、顧臟腑」,能在西醫治療之外,協助身體恢復內分泌與代謝的平衡。
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能促進身體代謝、加速脂肪分解、調節膽固醇利用率。當甲狀腺功能低下時,代謝速率下降,脂肪分解變慢,血液中的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就容易升高;若甲狀腺功能過高,代謝變快,但長期處於過度亢奮狀態,也會造成能量耗損、肝膽負荷過重,導致血脂紊亂。
周宗翰表示,這類患者常見症狀包括怕冷或怕熱、體重變化異常、疲倦、情緒不穩、心悸、便祕或腹瀉、掉髮等。許多病人以為只是生活作息不佳,卻忽略了背後是「內分泌失調」在作祟。
其實,中醫理論上沒有「甲狀腺」這名詞,但相關症狀在古籍中已有記載,如「癭」、「氣癭」、「癭瘤」等。中醫認為,此病核心在於「氣機鬱滯、痰濁內生、肝脾失調」,情志不暢則肝氣鬱結,影響脾胃運化,使痰濁、瘀血積於頸項或體內,導致代謝異常與脂質失衡。
高血脂在中醫理論中屬於「痰濁」範疇。痰濁不僅指可見的痰液,更指代謝產物無法順利排出、在體內淤積的狀態。若再加上氣血運行不暢,脂質更易滯留血管中,引起動脈硬化與心血管疾病。
關於甲狀腺調理,除了內服中藥或搭配針灸與耳穴療法等,調整生活型態也是治療關鍵,建議少食油炸、甜食、精緻澱粉,多攝取蔬菜、燕麥、黑豆、山藥、枸杞等能健脾化溼、滋補肝腎的食材。周宗翰說,許多甲狀腺失調與情緒壓力密切相關。建議養成規律作息,避免熬夜與過勞,每日可練習腹式呼吸或靜坐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