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空鼻症(Empty Nose Syndrome)並不常見,但對患者身心影響極大。耳鼻喉科醫師指出,空鼻症多與鼻甲手術或鼻腔結構破壞有關,患者鼻腔看似通暢,卻因空氣流動感消失而覺得「鼻子空虛、呼吸不實」,甚至影響睡眠、情緒與生活品質。
台中大里睿恩診所院長張進芳表示,空鼻症常見於曾接受鼻中隔彎曲、慢性鼻炎或鼻甲肥大手術的患者,若手術過度切除鼻甲,可能造成鼻腔空間過大、神經敏感度下降,進而失去空氣流動感。
患者除感覺「吸不到氣」外,也會合併鼻腔乾燥、頭痛、焦慮與睡眠障礙等症狀,長期下來,更可能演變為身心壓力問題。
張進芳強調,空鼻症治療不只是「把鼻腔補起來」,更關鍵在於黏膜再生、神經功能恢復及鼻腔空間的精準調整,需依患者情況,制定個別化策略。提醒民眾,如因鼻塞或鼻炎考慮手術,應選擇保留鼻甲功能的保守式手術,並尋求經驗豐富的耳鼻喉科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