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福松
一頭驢在山上的廟裡辛苦地拉石磨,有一天,牠跟老和尚說:「師父啊!看在我那麼認真的份上,您也帶我到山下看看外面的世界吧!」老和尚剛好第二天要到鎮上做法會,便答應帶驢一起下山。
當驢和老和尚來到鎮上時,路兩旁早站滿了人,一看到驢出現,紛紛拿香對著牠拜,還有人跪地朝牠猛磕頭。驢心想:「是不是跟師父在山上修行久了,得道了頭上發光了,所以大家都對我下跪膜拜。」想到這裡,心裡不禁飄飄然,走起路來昂首闊步,很是得意。
過了些天,趁師父不注意,驢偷溜下山。這天鎮上有人娶親,鑼鼓喧天非常熱鬧。基於上次經驗,驢大搖大擺走到迎親隊伍前面,想接受眾人膜拜。
這時,隊伍裡有人大喊:「哪來的野驢擋路?快趕牠走。」於是有人上前催趕,驢自認是「聖驢」,豈可被無禮對待?死賴著不走,有人耐不住了,就拿扁擔打牠,牠痛得受不了,落荒逃回山上。
回到廟裡,牠對老和尚抱怨道:「人心險惡啊!我第一次下山,他們對我頂禮膜拜;今天我下山,卻對我痛下毒手。」老和尚搖搖頭,嘆息一聲:「唉!果然是頭笨驢!那天,人們跪拜的是你背上馱的佛像啊!」
現實中,人們是否也常犯和驢同樣的「自我感覺良好」毛病?穿名牌衣、背名牌包、開名牌車……自以為「高人一等」,當引來別人豔羨的眼光時,便洋洋自得,忘了人們羨慕的,是那些代表有錢的「炫富品」。
有些人或許真有本事,唸名校、住豪宅、在大企業上班、名片上印有響亮頭銜,難道都是因為八字好、命裡註定?在人尚未與這些事物發生連結之前,並沒有任何關係,是靠努力和機運擁有。懂得知足感恩的人,會珍惜並分享;虛華不實之人,則以此傲人,表現出「我就是跟你們不一樣」的優越感。
人的資質、能力、環境、條件不同,無從比較也毋需比較,重點在是否以「素樸之心」面對自己。財富、權力、地位、名聲、健康、美貌,都是世人所嚮往追求的,得與不得,既看本事,也看福分。懂得感恩珍惜,自然擁有更多;揮霍浪費,很快就消耗殆盡。要持盈保泰或張揚炫耀?就看個人觀念和修養了。
商業行銷中有所謂的〈奢侈品策略〉,強調創造高品味與高美感,專為有錢人提供高檔奢侈品,以此凸顯他們在財富實力、消費能力、社會階層的「與眾不同」。這種「炫富」行銷策略助長奢靡浮誇,卻頗能滿足部分人的「虛榮心」。
問題是人如果沒有內涵修養、不知禮義廉恥,也沒有回饋社會的心,則縱然外表光鮮亮麗、擁有名聲光環,也可能像「笨驢」一樣,只是沾佛像的光。現實社會人們崇拜的是財富、權力、地位,拿掉這些,我們還剩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