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 - 1

文/星雲大師 |2025.10.31
62觀看次
字級
星雲大師於青少年時期,曾在中國大陸焦山、棲霞、寶華山乃至常州天寧寺等叢林參學。圖為浙江鎮江焦山外觀。 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人在世間上生活,民生問題最重要;所謂民生問題,就是衣食住行。

說到衣食住行,指的是生活上的日用;我個人對於自己的衣食住行,應該說是用的最少,但也是擁有最豐渥的。回憶往事,衣食住行的因緣,確實也影響了我的人生。

在俗家的兄弟排行中,我是老二,大哥穿的都是新衣服,他穿過、剩下來的就由我來穿;我穿壞了,弟弟又有新衣服;只有我可憐的老二,沒有穿過新衣服。出家以後,十年參學的歲月中,我也沒有穿過新衣服,因為我上面有師兄,師父把師兄不用、不穿的衣服都留給我穿。

穿衣是如此,吃飯也是如此。出家前,在家庭裡都是大人先吃,吃過了才輪到我們小孩子吃。出家以後,因為我的個性喜歡服務,在青年參學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當行堂(在齋堂裡為人添飯菜、服務的行者)。當行堂,要替人添飯、添菜,等大家吃完了,才會輪到行堂吃飯,也就是吃第二輪。

說到住,在六十歲以前,我睡過地鋪、睡過廣單(通鋪)、睡過雙層上下鋪、睡過草皮、睡過地磚,甚至睡過監獄等等。

講到行,我這一生當中,兩條腿是讓我用得最多的交通工具;到了老年,才坐輪椅讓它休息。靠輪椅代步的老年,別有一番人生的體會。

以上,就是我一生當中衣食住行的概略。接下來就讓我仔細地一一道來。

一、衣

人的一生當中,童年是最喜歡穿新衣服的時候了。可憐我的人生,從小就沒有那樣的福德因緣。我的每件衣服,可以說沒有一件是不經過補丁的。有時候,覺得穿了補丁的衣服真是羞於見人,就躲在家裡不出去。除了偶爾出去和其他的兒童玩遊戲,兒童之間誰也不會笑誰,因為窮苦的鄉村都是窮苦人家,他們身上穿的衣服,也不見得比我好到哪裡去。我記得1936年7月,我過十歲生日的前一天,我母親還是體貼我,為我做了一套新衣服,給我隔天慶祝生日。那一天晚上,我就把新衣服擺在我的枕頭邊上,心裡想,明天早上起來就可以換上新的衣服了。但是在鄉村裡蚊蟲多,到處肆虐得厲害,我就點了蚊香,大約有一米多長。

小孩子不懂,我就把它擺到衣服的上面,蚊香一直燃燒,到最後把衣服都燒起來了,一直燒到肩膀我才驚醒過來,大叫:「失火了!失火了!」當然,大人很快就把火撲滅了,可是我的新衣服也隨著這場火災泡湯了。

我也不敢怨恨大人們,總覺得是自己的福氣不夠,眼看天亮就有新衣服穿了,但是新衣服還沒有穿上身,它的命運就宣告死亡了。

我十二歲出家,因為太過倉促,我的身材又小,師父說:「把我的衣服稍微改造一下,你就可以穿了。」記得出家那一天,我穿的就是師父改造過的一套灰色褂褲、灰色長衫。過了沒幾天,師兄弟又把他舊的、穿不下的一套褂褲、一套長衫送給我,說:「這個給你換洗。」我的出家新生活、新人生還是從穿舊衣、舊褲開始,沒有新的感覺。

奇怪的是,師父、師兄弟給我衣服的時候,這些衣物都還滿好的,但是我穿不了幾天就破爛了。我心裡一直覺得很慚愧:同樣的衣服,別人穿都沒有壞,為什麼我穿不了幾天就壞了呢?因此,常常責備自己真是沒有福德因緣。

解衣推食 佛門情誼

過了幾年,我慢慢長大了,我們的得戒和尚──若舜老和尚過世後,他留下一些衣服,我的師父很慈悲,選了一件伽藍褂(中褂)給我,這件衣服陪伴我五、六年都沒有壞,可見這件衣服的衣料很好。

及至1946年,太虛大師開辦中國佛教會會務人員訓練班,我也報名參加,但是他們規定參加者一定要穿新僧裝,我沒有錢做新僧裝,也無從告貸,更無法請別人幫忙,心中非常焦急,心想為了一件新僧裝不能參加,這是終生的遺憾啊!正在此時,有一個同學穿了新僧裝不合身,他不要。我站在旁邊,也不敢開口,還是別的同學幫我說話,「你就送給今覺(星雲)吧!」我的運氣很好,就因為這件衣服而能參加訓練班。

二十歲的那一年,我實在沒有衣服可以換洗了,因為身上長了膿疴瘡,只要衣服一脫下來,就等於肉上的皮也隨著衣服撕扯下來,皮膚都黏到衣服的內面了,全身皮開肉綻,鮮血直流。後來雖然我的膿疴瘡治好了,但是再穿上這些衣服又會再復發,像是細菌傳染一樣,後來他們就叫我不要再穿這件衣服了,應該把它燒毀。話說得這麼簡單,我把衣服燒毀了,以後沒有衣服穿,就等於沒有房屋住了,我的靈魂、我的肉體又依附在哪裡呢?

不得已,我向師父求救,師父說:「你過二十歲時,我就做一套夏天和冬天的衣服給你。」因為那時候生日還沒有過,一聽到有冬天的衣服,心裡想:「今年可以過一個好寒冬了。」但是,那個嚴寒的冬天,我的朋友弘度法師身上只有單薄的夏衣,我想到朋友之間要有解衣推食的情誼,就把這件冬天的棉襖送給弘度學長。他不肯接受,一直問:「你呢?你呢?」我說:「我還有一件。」他才肯接受。我這一年的冬天也就可想而知,得與嚴寒奮鬥了。

還好我有一個短期出家的師弟,他有衣單,但是他不出家,堅持還俗去了,那時候他留下一些才穿不久的衣服給我,於是我好幾年的歲月,都是靠這幾件衣服生活了。

孑然一身 增益修行

有人說:「貧窮難以大方。」這句話不見得如此。我離開鎮江焦山佛學院的時候,雖然沒有什麼好東西,但是我很大方,毫不吝嗇的就說:「我的文具、書籍等東西,哪位同學需要,我都送給你們吧!我要回到我的祖庭大覺寺去了。」全身只剩一件長衫我就回到祖庭,連海青、袈裟也都沒有了,師父還責怪我說:「你連你的飯碗都不要了?」我才知道:「喔,原來我還是應該保留一些東西的。」

我在白塔小學做校長時,我有了錢,就做了好幾套衣服。接下來,我又到南京華藏寺擔任短期的住持,因此又增加了不少的衣單。但是那個時候,時局動盪不安,我要到台灣,於是又把所有圓的、方的衣單通通送人。圓的指的是「方袍圓領」,送給我的同學智勇法師;方的就是被單、枕頭,送給我那剛剛從江北逃難到江南的三弟李國民。我孑然一身,在沒有準備任何的換洗衣物下,就這樣子來到台灣。

所以我常說,一個出家人在一生當中,一定要有一次以上,把所有的東西捨去放棄;你要有一次、兩次這種體驗,才能對修行有所了解。

到了台灣後,經過台中寶覺寺,我的學長大同法師的妹妹覺道法師也是一位出家眾,托人送來三塊布料,給我和廣慈法師、宏慈法師一個人一塊。由於沒換洗衣物,身上僅有的衣物,又被夏天的西北雨淋溼,沒得換洗。於是,我就利用這塊布自己裁、自己做,才又有了換洗衣服。但是在這時候,我仍然沒有長衫可穿,後來在中壢圓光寺掛單時,做了功德佛事,分到一些嚫錢就自己做了一件長衫,自覺還做得有模有樣。(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