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九九重陽敬祖先

文/王文隆 |2025.10.29
100觀看次
字級

文/王文隆

中國傳統節日中,與團圓有關的相當多,舉凡農曆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都有聚會、團圓的意味。

《易經》將六定為陰數,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正是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稱為「重陽」。由於「九九」和「久久」同音,蘊含長長久久的意思,重陽節因此衍伸為「敬老節」,希望每位老人家,都能富貴長命。曹丕曾書與鍾繇曰:「九九乃長壽日,可聚會也。」可見古人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

重陽節有一些習俗來自於傳說。南朝梁人吳均《續齊諧記》記載,相傳東漢時代,汝南人桓景追隨費長房學道術,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當有大災難,務必縫製絳色(深紅色)布袋內盛茱萸繫於臂上,並登山飲用菊花酒,此禍可消。」桓景聽其言,舉家登山至傍晚返家,見家中雞犬豬羊皆死。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

故自東漢起,民間每逢此日必登高、飲用菊花酒,以消除災難。晉代以後,重陽登高避災,大為流行,成為歲時節令中的一件雅事。這雖然只是一個傳說,後世卻代代相傳,也使重陽節成了登高節。

唐詩裡也有許多關於重陽的詩句,如李白所作〈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以及王維所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白居易也作〈重陽席上賦白菊〉:「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孟浩然作〈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到了宋代,根據吳自牧《夢梁錄》記載,宋人每逢重陽都要「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還給菊花、茱萸起了兩個雅致的別號,稱菊花為「延壽客」,呼茱萸為「辟邪翁」。此外,重陽節吃糕也頗為講究,「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麵蒸糕……插小彩旗,名曰重陽糕。」

華南地區在重陽節時還有祭祖的習慣,這一天必須祭拜祖先,祈求庇蔭,這也是孝道的表現。

一九七七年,港英政府順應當地民眾習俗,將重陽節納為法定假日,不久之後鄰近的澳門也跟進放假,港澳地區成為華人社會唯二在重陽節放假的地方。中國大陸則於二○○六年,將農曆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台灣過重陽節,就比較務實一點。財政較寬裕的地方政府,除了在重陽節前夕舉辦敬老活動之外,也會發放敬老金給設籍當地的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隨著年齡增加,部分縣市還會加碼,提供八十五歲或一百歲以上長者倍數禮金或禮品,並由父母官致上祝賀。

秋高氣爽,適合登高望遠;秋菊盛開,適合泡茶飲用,插上茱萸則能避邪驅厄。重陽一過,秋意也來了,豐收之際,也該逐漸調整步伐準備休養;沒多久瞬即入冬,農曆春節的腳步就近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