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魯
我在服兵役期間,曾因遭逢意外住進了台北三軍總醫院的骨科病房接受治療。不多時隔床來了一位同袍戰士入住,自我介紹來自竹苗地區,是家裡務農種植柑橘的客家子弟。每年收成時節都因自家農園位處偏遠而須肩挑重達百斤的橘子到收購定點,久之就因身體難以負荷而染患慢性骨膜炎,只好前來軍醫院求診治療。
一九七○年代初期,今日稱之「內山公路」的省道三號猶未拓寬,沿線的產業道路也少整編,對外聯繫不便,依山種植柑橘的農友猶得依賴人力背負收成向外兜售,生活著實艱困。這位鄰床病友就是一例,入伍沒多久就因發病無法出操,後經診斷須要立即手術診治。
當時他年方十八、九歲,外表憨厚,一看就是「古意人」,何況我們年紀相仿且鄰床而居,一時之間相談甚歡。其後他從開刀房出來,恢復狀況良好,但是一腿下肢業已切除,大腿下方綁著一層又一層的紗布。我因也是腳傷無法下床,自顧不暇也無力協助照護,只能不時地與他聊天談事,希望如此能讓他減輕手術後的痛楚與不安。
次日清晨我剛睡醒,突然聽到隔床「碰」的一聲,轉頭一看竟是他跌倒在地,趕緊查問怎麼回事。他悠悠地回說,「以為自己還是雙腳在身,想如以往用兩腳著地起床,未料忘了只剩一腳無法站立因而跌了一跤」,講完還訕訕一笑;聽者如我著實感到心酸,幾乎為之掬淚。
數周後我因傷勢漸癒轉送他處療養,從此再也未能見到這位曾經短暫患難與共的同齡病友。但我內心深處不時烙印著他想從病床起身卻仆倒在地無法站立的畫面,歷經半個世紀仍舊記憶猶新。
如今每逢柑橘收成時節開車行經竹東、北埔一帶的台三線山區,總會憶起這位當年與我同病相鄰的客家弟兄,品嘗柑橘時也常惦念著他治療腿傷後是否裝上了義肢,或是他退伍後能否延續種植柑橘的農家生活,誠盼他痊癒後都能歲月安好啊!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報導,言及「無人機」已經成為改善農事的重要工具,除可協助噴灑農藥外,還能將一簍簍的新鮮柑橘由山坡上的農園吊送到產業公路旁,隨即裝箱送上貨車往外運送。
這篇報導讓我再次記掛起五十多年前的這位袍澤病友,心想如果當年就有無人機「科技小兵」可資使用,他就有可能無須受到病魔的侵襲與折磨罷。當然人生沒有「如果」也無法回頭,只能期盼未來猶有更多類似的創新發明協助改善農家生活,積極造福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