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省思台灣光復八十周年

社論 |2025.10.25
138觀看次
字級

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台灣地區的日本軍隊在台北公會堂(現今中山堂)遞交投降書,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成立。為了紀念這一歷史時刻,中華民國政府訂定十月二十五日為「光復紀念日」,後改稱為「台灣光復節」。

今天是台灣光復八十周年紀念日,儘管是具意義的整數紀念年份,但中央執政當局並沒有什麼慶典或紀念活動,只有一些學界與民間團體自行舉辦論壇或紀念活動。

反而是大陸官方今天高調在北京舉行「紀念台灣光復八十周年大會」,並廣邀台灣人士參加。這顯示,兩岸對「台灣光復八十周年」這一重大事件,無論在歷史敘事、主權認同、政治定位等許多方面都在轉變,而且更牽涉複雜敏感的政治角力、歷史詮釋、意識形態的分歧等。

許多民間人士擔憂,如果台灣官方不積極紀念,我們的社會可能逐漸喪失對這段重要歷史的主體詮釋權與共識。也因此,雖然二十五年前,因為實施周休二日政策等因素,光復節等七個節日不再放假;但在立法院國民黨、民眾黨黨團強力運作下,今年起光復節又重新被列為國定假日。

二戰的結果,為台灣帶來不同的政權更迭,對於台灣社會而言,「台灣光復」承載的不僅只是終結日本統治、台灣回歸,更是一段極為複雜的歷史:殖民、戰爭、接管、轉型、民主化等。如今再加上美中博奕、地緣政治的爭議,讓此刻的社會對於「台灣光復」意義,出現益發分歧的解讀與詮釋。

例如,賴清德總統的「終戰紀念日」談話,令許多族群聽起來像在崇美媚日;美國在台協會提出「戰爭前後的各項文件都未決定台灣最終地位」說法,也讓很多人覺得刺耳。

民進黨祕書長徐國勇甚至公開說出「沒有什麼台灣光復節」,更讓許多人感到荒謬與憤怒。各政黨的對立與分裂,突顯「台灣光復」的意義混亂與偏執。

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光復既已跨越了數個世代,不同主張者也已各自充分表述其史觀,如今應是努力逐步建構社會共識的重要時刻。

在台灣光復八十周年的今天,我們需要以包容、尊重、反思為主軸,來紀念、討論、對話,藉由社會共思這八十年來台灣一路走來的歷史脈絡,進而逐步凝聚台灣內部的共識與和諧,避免社會的撕裂與對立。

這應是一個攸關全體台灣社會永續發展的共構歷程,而非各自表述與割裂的選擇性解讀。

尤其對官方來說,更應主動展開建設性對話,例如可與學界合作,藉此契機,討論和平、歷史記憶、促進對話、重塑社會等公共議題,逐步建構族群和解、社會共識、具宏觀視野的未來台灣。

當前台灣社會需要的不是忽略與遺忘,而是反思與理解。大家共同以包容與尊重為出發點,體認這段歷史的複雜,進而找到一起前行的方向。

從民國三十四年到一百一十四年,台灣歷經無數的動盪與成長,才成就今日的民主自由島嶼。

這一切得來不易,背後是無數前人的共同努力。但我們的民主、自由、和平、永續,都是需要世代接續、共同守護,從紀念與反思歷史中,我們要找到凝聚社會繼續穩健前行的力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