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台塑生醫i醫健康診所
免疫力(Immunity)是指人自身對抗疾病的能力。也因此,如何讓免疫力維持適中,極為重要。
中醫不僅談人體,也談環境與人的交互作用,人體內小宇宙與外部環境大宇宙的配合。
衛氣不足 辯證論治
免疫力不足,中醫認為是「氣不足」。身體「衛氣不足」,無法抵擋外邪入侵,導致感染;此外,身體細胞發炎時也難以修復,如果經常生病感冒或壓力大長皰疹,中醫師認為這通常是免疫力不足在拉警報;反之,免疫力亢進時,免疫系統會攻擊自身,造成身體多處發炎,中醫稱之為「血分」。
在治療策略上,西醫採「對症治療」,中醫則強調「辨證論治」,也就是把「望聞切問」收集到的資料,透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關係的「辨證」後,再「論治」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辨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與依據,論治是治療的手段與方法,兩者密切合作,從交互影響的各個臟器間著手調整,達到治療病灶的目的,恢復健康。
正氣內存 邪不可干
不論東西方,都著重「預防勝於治療」,中醫強調「上工治未病」,指的就是在「還沒生病前或發病時」,正氣的主導地位;如果「正氣(免疫力)存內,邪(疫病)不可干」無法成時,至少可以「扶正祛邪」,這正是預防保健的重要性。
如面對新冠疫情,中醫的反應似乎比西醫快速。主因是,病毒變種速度快,西藥傳統的藥理學發展模式,及針對發炎部位治療的方式,見樹不見林,往往只打了最主要的敵人,卻讓餘黨很快又重新整隊再戰一回合,而且戰鬥隊型還會吸取上次的經驗再進化;中醫則是證型分析,將新冠病毒統稱為「外感風寒」,綜觀全身治療,透過清熱解毒,對症下藥。
但我們不能武斷地說,西醫或中醫哪種治療途徑,何者較優,只能說一個為實證科學,一個著重經驗法則;一個是臨床對應藥方,一個是天然草本、較溫純。
整體而言,在新冠染疫及確診後的癒後,西醫以殺死病毒、除惡務盡為任務,中醫是讓免疫系統調節全身後產生作用,不會為了治療A疾病傷了B器官,相較西醫治療是較安全的選項。但若為中、重症急症患者,仍應以西醫治療優先,畢竟,活下來才能談「健康」及恢復這件事。
本文由台塑生醫i醫健康診所 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