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雜談】不聽諫言的太子

文/毛蔚領 |2025.10.15
53觀看次
字級

文/毛蔚領

唐朝第三代皇帝、寵幸武則天的高宗李治,為唐太宗嫡三子。然而,太宗原本屬意的接班人其實是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長子,聰穎早慧,「丰姿峻嶷,仁孝純深」,從小便受李世民嚴格栽培,接受「儲君核心輔臣」如魏徵、孔穎達、于志寧等人的教導。八歲即被立為太子,「承繼皇業,總領乾坤」;十二歲便開始在尚書省聽訟,明瞭政務。後來太宗外出巡幸,皆由其居首監國。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不到四十歲即因病去世。她不僅是李世民的賢內助,更是李承乾敬愛依賴的慈母,每當太宗嚴厲批評太子時,莫不是長孫皇后居中調和。而後,李承乾再無慈母指引,又面臨父親對弟弟李泰過分的寵愛,加重了兄弟間或明或暗的競爭。在孤獨、哀痛的打擊下,昔日守禮尊師的李承乾出現種種離經叛道的行為,甚至在宮中搭起氈帳,穿著突厥人的服飾,自稱突厥可汗。

貞觀十四年,太宗晉升張玄素為太子左庶子(東宮首席長官,政務大管家及太子師)。張玄素是具「回天之力」的仁臣,性格忠直敢諫,太宗認為,太子必能聽從張玄素的諫言。

張玄素曾勸厭學卻熱衷打獵的李承乾:「天道無親,惟德是輔,苟違天道。人神同棄……今反以獵為娛,行之無常,不損盛德哉?」「騎射畋游,褻戲酣歌,悅耳目,移情靈,不可以御。」

然而早已厭煩一群賢臣說教的李承乾,根本拒見賓友,鎮日與宮女宴飲。張玄素又上書勸導:「上惟東宮之重,高署賢才為寮佐,今乃不得進見,將何以朝納海,夕補遺哉?」結果李承乾受不了張玄素的多番諫諍,竟然在夜裡派人去暗殺他。

某次李承乾宮中擊鼓,張玄素仍不改初衷盡心勸諫,李承乾卻當著張玄素的面將鼓毀壞。如此舉動,充分顯現出他內心對禮教的公然反抗。他還替俊美善舞的樂童取名「稱心」,並同吃同住,太宗得知此荒淫行為,憤而處死稱心及與太子過從甚密的道士。不想,李承乾卻在東宮替稱心立像,焚香祭悼,甚至稱病數月不上朝。

與此同時,李泰的才華學識益發受到太宗及朝臣的賞識,也加強了他奪嫡的信心。李承乾害怕「玄武門之變」重演,憂懼下竟鋌而走險密謀叛變。事情敗露後,李承乾太子身分被廢黜,流放至黔州(今重慶市彭水縣)年餘,即因抑鬱病逝。

其孫御史大夫李適之,於玄宗朝開元年間上書陳情,望祖父骸骨遷回昭陵以歸宗。一九七五年,其墓碑移於陝西省咸陽市的昭陵博物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