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1945年台灣教育接收

文/王文隆 |2025.10.15
55觀看次
字級

文/王文隆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接受《波茲坦宣言》投降,由於《波茲坦宣言》中明確提到,《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也因此台灣重歸中華民國成為規畫中的事項。為此,國民政府早有準備,除了以陳儀為首組織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外,也在其下設置各局處準備接收工作。其中,文教接收委由知名中等教育學者趙迺傳負責。

趙迺傳,字述庭,浙江杭州人,曾為清末秀才,後畢業於杭州高等學堂。一九一九年擔任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一九二○年獲官費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從杜威(John Dewey)。一九二二年取得碩士學位,並於次年獲得美國師範教育師資證書後返國,於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任教。一九三○年受邀南下南京,歷任中央大學、中央政治學校、金陵大學講席。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在台日軍受降儀式後,教育處於同年十一月一日遷入行政長官公署二樓辦公,接收台灣總督府文教局及其附屬機構。接收時,曾有「行政不中斷」、「工廠不停工」、「學校不停課」的三大原則。

然而,接收各級學校並非易事。一方面是台灣歷經半世紀的日本統治,語言習慣、教育體制、邏輯思惟多已日化,形成嚴重扞格。很快地,接收工作就面臨了語言不通、人手缺乏、法令差異、制度懸殊等等問題。

十一月七日,趙迺傳以處長身分向全台廣播,揭櫫台灣教育的六項設施:⑴闡揚三民主義;⑵培育民族文化;⑶教育配合建設;⑷獎勵學術研究;⑸增加教育機會;⑹推行教育法令。

除了大專院校之外,各公立中等學校計六十八所,一律改為省立,高等學校改為高級中學,中學校及女子中學分別改為中學及女子中學,首批校長於同年十二月十日發布。由於符合資格擔任校長的人並不多,因此也有部分校長必須分兼兩所學校工作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新竹中學校長辛志平自這次人事命令發布後,連續在新竹中學擔任校長長達三十年,傳為杏壇美事。

原屬各州廳及各市管轄的國民學校,由各州廳接管委員會及各市政府派員接管,各師範學校附屬之國民學校,則交各屬師範學校校長一併接收。接收學校後,首先調整校名,修改帶有紀念日本、日人意義之名稱,盡量採用地名代之,或是用以紀念抗日義士。如萬華的末廣國民學校,便改為福星國民學校,以紀念抗日犧牲的羅福星;雙連的明治國民學校,去除明治年號,改稱雙蓮國民學校。

為了加速推進中國化教育,除了積極引進國語教員之外,也調整相關課程以及修業年限,以銜接國內的教育體制,並將一學年的三學期,改為兩學期;開學時間也自日本制的四月,改至每年的八月;並廢除原本的國語(日語)、歷史、地理、修身、武道等學科,改授教育部規定的相應學科。

原屬台灣總督府的社教機構,如圖書館、博物館以及相關的社教團體,一併安排接收,所有關於皇民化運動及其象徵素材一概廢棄之外,仍繼續辦理相關的社教活動。台灣總督府所屬圖書館由范壽康擔任館長,更名為台灣省行政官公署圖書館;博物館由陳兼善擔任館長,改稱台灣省博物館。前者便是國立台灣圖書館的前身,後者為二二八公園內的國立台灣博物館之前身。

趙迺傳雖僅在台灣停留了半年,但留下的影響十分深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