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Ming
文/陳韋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玩過一系列以「三國」為名的各種電腦、手機遊戲?像是《三國戰紀》、《三國立志傳》、《真三國無雙》、《三國志大戰》、《幻想三國誌》等,甚至在象棋對弈的競技中,也有一種名為「三國棋」的玩法。三國時代明明只佔了中國歷史上一段極短的時間(約60~80年),但在現代讀者、玩家,甚至是一般民眾的心目中,卻是相當印象深刻,相關歷史人物和故事俯拾即是的一段時期。就連沒有受過教育的一些老人家,也可以輕易講出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知道關公的忠義、諸葛孔明的聰慧,而這一切,都要感謝元末明初的一位小說家──羅貫中。
羅貫中的生平故事,史書上的記載並不多,就連他的出身籍貫,學界至今都還沒有定論。有人說他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也有人說他是東原(今山東東平)人,更有人認為他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從浙江到山東,再到山西,不管是跟他同一個時代的人,或是後世的讀者,大家只對於他整理的「三國故事」朗朗上口,卻對他這個人沒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為什麼會說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是對於「三國故事」的「整理」呢?三國時代的故事在民間流傳極廣,最晚在隋朝的時候,就有隋煬帝觀看「曹操譙溪擊蛟」和「劉備躍馬過檀溪」雜戲的紀錄了。歷朝歷代許多民間不知名的創作者和說書人,大家各自發揮,又集體共筆創作,最後形成了一套複雜綿密的「三國故事體系」。而羅貫中就是那個把這些故事重新編排梳理,讓它的文字化成章回小說的最大功臣。